本报讯(记者 曹静怡)9月26日上午,“万相重光——浙江佛教艺术千年大观”展览在金华市博物馆启幕。在这场由浙江省博物馆与金华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文化盛宴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莫过于“国宝级”文物鎏金铜水月观音像的“归乡省亲”,当日,这件承载着金华千年文脉的瑰宝终于再度与家乡父老温情相见。
时间回溯至1957年元旦,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万佛塔地宫进行发掘,清理出经幢、金铜造像、阿育王塔、铜镜、石刻等35类共183件珍贵文物,是金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为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物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鎏金铜水月观音像以其精湛工艺与艺术价值脱颖而出,后被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当日一早,记者在现场看到“水月观音”主题展厅内早已人头攒动,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正驻足观赏。展厅内光线柔和,将“水月观音”像映照得格外庄严神圣,参观者们或轻声交流,或静静凝视。
“我是文物爱好者,之前在国博的时候就看到过这尊观音像。”市民赵韧告诉记者,自参观国家博物馆后就被这尊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观音像深深吸引,这次听说这件国宝级文物回到了“娘家”,她特别开心,特意约上朋友专程前来参观。
“‘水月观音’当时自万佛塔出土便轰动全城,重见天光68年来,这是第二次回到金华展出,我们也很高兴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目睹这份文化瑰宝的真容,共同见证属于金华人的文化骄傲。”讲解员陈茜妍介绍,上一次“归乡”还是2010年,此次展出将持续一个月时间。为了呼应此次大展,馆方还同步策划研发了水月观音金佛卡片和观音随心求立牌摆件等文创产品,以“展创结合”的新模式让静默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据了解,本次展览以浙江佛教历史脉络为主线,系统梳理自东汉末年佛教初传浙江以来,跨越三国、两晋、隋唐、吴越、宋元直至明清的佛教艺术发展历程。展览共汇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等34家文博机构的珍贵文物150余件(套),全面展示浙江作为“东南佛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出的众多珍品中,除了备受瞩目的“水月观音”外,还有刻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的经文墨香、龙柱释迦牟尼说法佛像的庄严宝相亦惊艳亮相,这些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浙江佛教艺术的独特神韵与不朽生命力。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