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从“土特产”升级到片区组团

婺城重塑乡村发展新格局

2025-11-18 09:47:1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本报讯(记者 马晓芬)在婺城,一幅关于“金华两头乌”的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几天,区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与产业科全员开启“冲刺模式”,全力推进区政府与浙江华统公司的合作。这次“联姻”将打造一个年存栏1200头两头乌母猪、年产3万头两头乌商品猪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建设年加工36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构建从“品种保护、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品牌营销”的金华两头乌全产业链体系。

  “签约进入倒计时!”相关负责人透露,“各部门正在合力推进,让这条特色产业链实现扩圈与升级。”

  这一实践正是“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的生动注脚。今年4月,浙江启动实施“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婺城区以此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持续做强“土”的基础、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成功打造出2条省级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3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力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作为“金华两头乌”这一国宝级猪种的主产区,婺城区给两头乌安排了“VIP待遇”:建立基因库、制定保种标准、形成肉制品生产线、发展牧旅融合产业,一套“组合拳”打通全产业链,让“金华两头乌”产业变身共富“新引擎”。

  如今,全区两头乌存栏1.15万头,“金华火腿”加工企业12家,火腿产量49.6万只,金华两头乌专卖店(体验馆)20家,全产业链产值达10.5亿元,带动5000余名农民就业,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在奔向共富的跑道上,婺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积极探索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婺城模式。其中,推动“土特产”的转型升级与深化片区组团的协同联动,正是撬动这场变革的关键支点。

  眼下,“土特产”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绿水青山间被唤醒;而片区组团发展方兴未艾,正开启着“全域共富”新模式。

  秋日里,位于罗店镇的罗店片区,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上个周末,市民沈虹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放松之旅。

  “早上先去北山顶的盘前村,在蔬果的清香里采摘秋实;接着在鹿田村,与LULUPARK自然公园的梅花鹿‘亲密接触’;中午时分,在大岭村的炊烟里品尝农家菜,回味窑烤面包的麦香;下午在罗店村的‘开罗吉市’,体验传统赶集文化,傍晚于鼎沸人声与旋律中享受美食。”沈虹笑着说,一路行来,途经6个村,收获的不仅是秋色,更有既新鲜又好玩的体验,令人流连忘返。

  罗店镇的乡村禀赋各异:盘前村的高山蔬菜、鹿田村的湖光山色、新朝村的田园康养、大岭村的高端民宿、山下曹村的枇杷产业、罗店村的民俗市集……这些分散的亮点“各火各的”,若仅止于单打独斗,则潜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个别“盆景”转变为连片“风景”。

  婺城区打破村界束缚,通过产业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乡村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以罗店片区为例,婺城区融合片区内6个村优势资源和重点项目,构建文旅服务枢纽核、鹿田文化体验芯、“项链型”交融共富环、4个特色和美乡村点的“一核一芯一环四点”片区空间格局。并立足各村特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24年,罗店片区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560万元。

  从“土特产”升级激活乡村产业,到片区组团重塑乡村发展格局,婺城正把共同富裕文章写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每一个场景。在这里,共同富裕,正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乡新画卷。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