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桥渡
在金兰湖和雨沙湖之间,有一个叫乌云的小村庄。小时候随父亲进山运木材,这个乌云村是我们休憩的一个小驿站。从乌云村上行,有一条通往黄阳、罗坪和琴坛的古道,翻过几座大山,就可以直达箬阳、宣平、遂昌等地了。
那时候,人的意志力是超乎想象的。对于平原地区的人来说,想要造一栋土木结构的房子,就必须要用到造房子的梁、柱、椽等木材。而要想得到这些建造房子的木材,就必须远行到百里之外的南山,在山民手里购买到木料后,再肩驮背扛步行出山。一整栋房子的木材,全部由人力运送完成,没有半点其它的办法。饶是如此,这些可怜的背树人,为了躲过设在每个路口的森工站,白天是绝对不敢走大路的,必须夜晚绕山路行进。因为一旦被森工站的人员发现,轻则没收木材,重则拘役坐牢。那个年代,“投机倒把”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罪名。
至今我都怀疑,五、六岁年纪的我,何以会有这么大的耐力,无论风里雨里,都可以追随大人的脚步一路长途跋涉地行进在月黑风高的山道上。然而,记忆又是如此地真实,真实到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山道上行走时,那寒意逼人的冷战和一声鸟叫后的惊吓。
为了躲避森工站人员的追堵,父亲和其它一些运木料的人一起,会提前在乌云村休整,待天黑后再绕道上路。而位于乌云村下游的石拱桥,就是这些“难民”们运送木材出山的必经之地了。
这座巧夺天工的石拱桥,通体以溪滩上的天然鹅卵石铺成,没有用一点一滴的泥浆衔接。桥体呈自然弯拱之状,优美到无以复加。简直无法想象,历经几百年的山洪冲泄和牛踏人踩,至今屹立不倒,完美无缺。
小时候,乌云的这座石拱桥是父亲用以激励我的一座里程碑,每次实在走不动的时候,父亲就会说:再坚持一下,到乌云的石拱桥就可以休息了……
长大后,乌云石拱桥已成为我心目中一座不仅具有强烈美感的桥梁,更成了我记忆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乡土符号。为了向当年主持建造这座石拱桥的大师致敬,我在《江南有座金华城》的MTV里,以这座桥为背景,拍摄了大量的优美镜头。并且把这座桥的照片,用在了全国首张少儿音乐专辑的封面上。只是我的内心依然敬重不已,惶恐有加,当年修建这座石拱桥的大师,随随便便一件作品,便在山道上留存了几百年,而我所创作的作品,又究竟能达到这座桥梁的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