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国学讲堂之一
“康宁”是做人的五大福分之一。人类最高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安详。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做人要“修心养性”。“修心”就是修掉顽劣心、恶心、坏习性;“养性”就是回归先天本有之良心和本性,让美好的心灵当家,让丑恶的心魂退位,也就是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只有心性合一,人心和善,才能实现身与心和、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只有心性合一,人心和善,才能实现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人天和美。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推崇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先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指穷究事物的道理。还有一种解释是革除物欲。“致知”即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诚意”指真心诚意,使自己的心念诚恳纯净。“正心”即端正心思,心无邪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说白了就是要“修心养性”。修身立德要从根本上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行就正。修身重在提升自己的灵性和修养,其主要内容就是修心与修行,“修”是修正的意思。把坏的修好了,把错的修对了,这叫“修”。“修行”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
“最难降伏是此心”。据《金刚经》记载,两千年前佛弟子长老须菩提就曾向佛祖求教:“云应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说明“安心”是人类一直苦苦破解的难题。一切宗教修行的共同本质是要安顿好自己的心。一个人把心安顿好了,静得下、安得住、定得牢了,才能神闲气定,才能不为外物所左右,才能抵得住种种诱惑。
古人说:“不迷心自明,不染心自净”。人心不迷失原本是清静、明亮、通达的。人心不被各种欲望、习气染着,原本是纯净纯善的。问题是现代许多人的人心已迷失在利益、欲望、金钱和享受中,内有“贪嗔痴慢疑”等习气熏染,外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困扰,此心不得安宁,这是人生烦恼、痛苦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