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燕尾洲,欲成八婺大地新亮点

2013-08-09 09:30:1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客居金华时所写的《武陵春》。其中“双溪”就是义乌江和武义江的交汇处,而在这三江交汇处有一片三角洲,这就是燕尾洲。

  历史

  它曾是金华最诗意,最动人的都市“留白”

  燕尾洲地块位于金华市多湖片区东市街以西,三江国际花园以北,义乌江和武义江汇合处,面积约75万平方米。燕尾洲地块周边环境良好,北有古子城,八咏楼及婺州公园,南有艾青公园,樱花公园,西面与五百滩隔江而望。它是八婺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现代生态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

  自唐开元年间东阳郡治迁徙金华城现址,燕尾洲便与古城开始了漫长的千年相守。虽然燕尾洲没成为金华古城的组成部分,但从南宋词人李清照,到清末画家吕焕章,燕尾洲已经入诗成画,成为文化名城精神和物质的组成部分。

  燕尾洲尾尖是一片难得的城市生态湿地,千百年来,燕尾洲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清新状态。“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这样闹中取静的福地,曾是不少水鸟的栖息地和摄影爱好者的乐园。行走在洲头原生湿地之中,四处迎面全是半人高的水生植物。十几年前,临近洲头附近还有一片小湖,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水鸟掠过头顶,时而还有几只野鸭在身后嘎嘎地叫。摄影爱好者往往爱驾着“长枪短炮”,或是躲在白杨树后拍拍这独树一帜的都市美景,或是隔着这片绿色盎然临江眺望古老的通济桥。

  不过,随着城市快节奏的加快,这样的美景似乎只定格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不知何时,燕尾洲三个字已从都市人的心中渐渐淡去,被采砂船和“菜园子”破坏的湿地,没了倦鸟,没了野鸭,独留一抹荒凉,残留于三江交汇之处,再没了往日的华彩。

  现在

  燕尾洲公园,引入湿地生态概念的城市绿地

  2011年7月8日,《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原则上通过由市发改委组织的专家组技术审查。这意味着,金华首个引入湿地生态概念的城市绿地——燕尾洲公园将正式开工。

  据了解,燕尾洲公园总用地面积25.82万平方米,包括土石方工程、绿化工程、广场铺装、景观照明工程、管道工程、景观步行桥、公共配套设施、堤防加固改造、婺剧院环路配套工程、110KV高压线电缆土建工程等。

  “处女地”被开发,成为供市民休闲放松的公园,会不会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造成影响?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燕尾洲项目负责人周水明,寻求解答。周水明回答:“不会。在功能分区上,燕尾洲公园的景观设计分为湿地保育区、中心水景区和运动休闲区。湿地保育区位于洲头绿岛,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环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场地中的食物链,丰富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中心水景区包括水上舞台和人工湿地,是集休闲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景观;运动休闲区承担了湿地与城市间的过渡作用,该区域承载了多种运动休闲功能,包括步行休闲广场、防汛梯田和湿地体验区,以满足广大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周水明告诉记者,目前,洲头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经过一系列植被的补种和杀虫、除草处理,洲头的自然环境与之前相比大有提高。未来,在兼顾环境保护以及满足市民亲近自然愿望的同时,考虑洲头湿地的自然基底特征以及栖居其中的各类生物抵御人类干扰的能力,燕尾洲公园将设置不同级别的保护,分为可以有限制的允许游人进入或接近湿地进行观察研究的限制性可进入区和禁止游人进入的核心保护禁入区。

  湿地保育区虽然禁止游人进入其中,不过,市民仍能通过构筑物设计以及水上游线的规划增加湿地的可视性,如桥上俯瞰、平台近观、游船游历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将在洲头边缘搭建一条观景木栈道,市民可以通过木栈道,下到湿地保育区,近距离感受湿地美景。”

  特色

  景观步行桥“龙舞”两江

  在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规划中,另一大值得一提的特色,便是盘亘在义乌江和武义江之上的景观步行桥。

  作为连接江两岸的重要步行纽带和景观步行桥,该桥采用了流畅的曲线形式,富有动感。整条桥全长1200米,其中主体部分764米,另外还有5个匝道。步行桥主题部分为钢结构,桥面采用耐腐耐潮的竹木地板,确保与整个湿地环境相协调。

  场地外桥的起点是燕尾洲公园主要步行入口,与金龙湾公园,八咏公园北相连,桥在场地内则着陆于紧邻梯田防汛堤内侧的运动休闲区的林下步行广场。桥的灵感取意于金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龙,桥身采用发亮的玻璃钢材料,色彩汲取了红、黄两色,简洁明快。桥面架于两江之间,回旋与湿地之上,宛如龙舞。

  景观步行桥经过了不同类型的基底,使得过桥的通行过程变得丰富有趣,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功能而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居高观景的场所。

  水上的桥:步行桥桥越过江面,综合考虑桥身工程受力以及流线型美观的要求,形成了较为舒展平缓的曲线,桥面平均高出水面6米。

  经过湿地的桥:步行桥在湿地保护区上蜿蜒盘亘,形成丰富的曲度各异的回环游线,产生了颇具趣味的场所,增加了湿地上空的桥体长度,能承载更多的远眺湿地的活动。

  经过林地的桥:步行桥在林地中穿梭,原本需要仰望的树冠现在伸手可及,造就了奇妙的空间体验。

  经过广场的桥:步行桥主桥桥体分出两根支桥,蜿蜒降落至运动休闲区的广场,至此完成与园内地面空间的衔接。

  周水明告诉记者,“最大的特色,是我们在每个桥身材料中都放置了LED灯,这样,一到夜晚,景观步行桥就会亮起红黄渐变的光,刻画出板凳龙盘旋江面的效果,非常壮观。”

  据悉,目前景观步行桥的主体结构已经搭建完成,下一步,工程部将对桥面进行装饰部分完善。到时,景观步行桥不仅将成为连接江南与江北的快速通道,也必将成为金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婺剧院

  搭建燕尾洲公园人文景观

  在未来的燕尾洲公园,市民除了可以眺望自然景观,还能在此品茗一道独特的人文大餐——中国婺剧院。

  中国婺剧院地处燕尾洲区块中心,总占地面积43320平方米(合64.98亩),总建筑面积29711平方米,集歌剧、舞剧、戏剧、交响乐、音乐会、综艺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平面设计图上,中国婺剧院似一条鱼,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浑然天成。在立体效果图上,中国婺剧院似天鹅的两翼,不仅体现出轻灵、飘逸的建筑个性,也创造出了富于动感和美感的视觉享受。

  “不过,金华当地人更喜欢叫它贝壳。”婺剧院工程队工作人员施安清说,作为地标性建筑,中国婺剧院屋面采用钢网翘结构,每根承重钢管都从地下打上来,高达18~19米,剧院大堂则效仿机场造型,天顶一律拉高,给人大气的感觉。剧场外的观景台,宽达5米,地上富有创意地刻着婺剧乐谱,市民可以边散步边唱唱地上的婺剧名曲。在这座建筑里,还有浙江婺剧团的办公、训练、排练、库房等场所,也有大剧场、辅助用房等。其中,大剧场有座位1518座,舞台采用镜框式舞台设计,台口宽18米,高12米,进深24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8米的圆形旋转舞台,配合灯光、音响,可以创造出华丽的舞台效果。

  根据功能定位,中国婺剧院的服务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发挥社会效益;二是面向市场的经营演出活动,为各类商业性文化活动提供相关的服务。

  中国婺剧院建成后,可以申办省级、国家级文化艺术演出和赛事,组织举办高水平、上档次的文化交流展览。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宣扬以婺剧为代表的金华民间文化。

  目前,中国婺剧院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正在进行后期的扫尾和卫生工作,预计今年9月底投入试运行。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