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龙桥镇华核新村社区有这样一位爱好剪纸的耄耋老人。平时,她会用自己的双手潜心创作一些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送给社区的街坊邻里。
老人的名字叫俞淳,今年82岁,原是中南地质大队的一名操作员,从事铀矿地质事业30余年,现退休在家。俞淳老人对传统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退休后,老人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剪纸班,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平日里,老人最大的乐趣就是以生活为题材捕捉灵感,用剪纸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农村风土人情和身边的变化。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老人手中轻轻转动,不到一会,一幅精美的“金龙送福”在老人手中展现出来。她说,过去每逢新年,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窗花,虽然如今不流行了,但是在农村贴上窗花还是可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俞淳说,过去剪的都是一些老式花样,像聚宝盆、喜鹊登梅,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窗花的主题也有了变化。老人一边摆弄那些窗花,一边向记者介绍。一幅幅精美的窗花,映红了老人的笑脸。她说:“开始是用脑子想,后来,也会去书店买些剪纸作品的书,买了以后我就参考,从中受到不少启发。”今年,老人又创作了茶花、佛手等富有金华特色的剪纸作品。
老人创作的灵感不光限于图样,而是将自己平时眼睛看到的、别人谈论的多姿多彩的图案与图册结合起来,在心里描绘出样子,然后用剪纸表现出来。在她家柜子里珍藏着厚厚的一摞剪纸,有窗花、喜字、贴花,她的很多作品还参加过金华市剪纸协会组织的比赛并且获得过很好的名次。
提起剪纸给老人带来的快乐,她说:“这些年,我一直把我的剪纸作品跟身边的人分享。逢年过节,还把各式窗花、福字送给亲朋好友。”她觉得通过剪纸,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乐趣,通过自己的作品也给身边的人送去祝福。俞淳老人还风趣地说,这个爱好让她一辈子思考,有利于身心健康。“反正我也没什么事,平时就爱琢磨着如何创新,我认为这样才不会得老年痴呆。”老人笑着说道。
虽然最初俞淳剪纸是为了打发退休后的寂寞时光,但后来老人逐渐意识到,剪纸这门传统的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不用说年轻人,年龄大的人会剪纸的也不多了。万一这门艺术在我们这代失传,那真是太可惜了。”老人一边翻看着自己的剪纸簿,一边感叹道。认识到剪纸艺术在传承上的困境,俞淳老人与市剪纸协会的剪纸爱好者们经常会到各个社区教居民们剪纸。
剪纸看着容易,学好却需要技巧和功夫。如今,想学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人心底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把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让剪纸的魅力流传民间,继续绽放异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