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今日竹马

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竹马乡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014-10-20 10:12: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何梦蝶
 
 
 
 

  近日,记者走访了竹马乡向家源村刚建成的文化礼堂和郭店村基本修建完成的宗氏祠堂,两个村充分挖掘、保护和培育各自村中的特色文化,积极打造农村的美丽人文环境。文化礼堂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将原本散落在民间,只是村民之间口头传承的活在个人记忆中的民俗传统、历代乡贤闻人、治家理村的家训格言、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块,让村民们更加熟知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

  向家源:象鼻山下特色村

  “象鼻山脚下,向家源溪旁有个美丽的村庄,就是我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走进竹马乡向家源村的文化礼堂,就听见悠扬的向家源村歌从喇叭里传出来,这一首村歌也正是由向家源村的村民潘豫大自己谱曲作词创作而成。

  说起创作村歌,潘豫大表示:“因为当时村里开始修建文化礼堂,自己希望通过创作一首歌曲来宣传一下自己的家乡。”创作这首村歌花了潘豫大好几个晚上,自己作词作曲不断修改更正,写好了之后又亲自演唱录音。现在,村上的一些小孩子已经非常熟悉这首村歌,时常唱给家中的长辈们听。

  向家源村在今年的5月份开始修建文化礼堂,文化礼堂由原先的一个废旧厂房修建而成,修建后的文化礼堂独具特色,充满韵味。当走进文化礼堂内部,在入口处便可以看到向家源的村史简介。因为向家源坐落于竹马乡的北部,处于金兰北线西北,与兰溪地界相连,在光绪《金华县志》里就有记载,向家源为金华江支流,自北向南流入金华江,村以水名,故称向家源。

  向家源村里的村民大多姓潘,说起清潘这个姓氏,也有着一段特殊的来历。清潘,是宋高宗为了表扬潘良贵“一门宗清”、“秉志宗贞”、“律身正大”,特赐“清潘”二字。从此,潘氏宗谱,就改为清潘氏宗谱。向家源也续修了九次家谱,现保留的旧家谱为民国八年第八次所修,新家谱为二零零七年所修。从旧家谱到新家谱,从第一次修家谱到第九次续修,说明村民的敬祖尊宗精神源远流长,人人不忘根本,家家和睦相处,这应该就是向家源的村风。

  继续向前欣赏,向家源村的文化礼堂里学子榜、寿星榜、文化廊、民风廊和笑脸墙等都体现了向家源的精神文化面貌。另外,在文化礼堂内的书画创作室里一幅幅的书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由村里的潘建国书写的。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筑起了向家源村民们的精神家园。伴随文化礼堂的建设,村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向家源也结合竹马乡“茶花争艳”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精品茶花扮靓村庄,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住的舒心,住的开心。

  郭店村:自费修建不忘根

  2011年的一天,郭店村老年协会的几个老人聚集在一块时,会长郭人和说起东阳、兰溪等地的郭氏家族都在修建宗氏祠堂,其余老人便纷纷响应,认为自己村也应该修建祠堂。

  时隔三年,现在郭店村的宗师祠堂的修建已经基本完成。从外面看,黑瓦红墙,充满了古色古香;踏入内部,宽敞的大厅,精雕的木门都显示了郭店村村民们对修建祠堂的精心设计。与其他村修建祠堂不同,郭店村修建祠堂的资金都是由村民共同筹集。当时,村干部和老年协会的老人们挨家挨户宣传重新修建祠堂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大家捐款都十分积极,这为修建祠堂铺垫了物质基础。现在,村民们看见郭店村的祠堂都表示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郭学忠是老年协会的成员之一,他说:“修建祠堂是很必要的,每个人、每个村都有祖宗,做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修好之后,别人到郭店村的祠堂来参观,我们村的文化、历史等都可以一目了然。”郭店村的祠堂建成之后,也将作为该村的文化礼堂使用,给村民们提供一个集历史文化宣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场所。节假日,村里的重大的活动也都可以放在文化礼堂内举行,这必将成为郭店人的新“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是增强农民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将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树立文明新风的愿望,将促进形成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