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解放思想大讨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最美乡镇

(“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理论文章)
2016-06-01 16:00: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琅琊镇党委书记 倪永洪

  琅琊镇位于婺城西南部,距金华18公里,镇域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80%属于山林,是山区、平原的结合部。全镇有30个行政村,1.8万人口。近年来,琅琊镇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路径。几年来共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秀美村3个,并于2014年建成了“国家级生态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全区上下轰轰轰烈烈开展“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解放思想大讨论期间,琅琊镇党委深入到各行政村、企业、学校等开展密集调研,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交流探讨,查找短板,谋划对策。新形势下,琅琊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认真实施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强镇发展战略,建设宜居、富裕、幸福的最美乡镇,为做美大郊区发挥应有作用。

  一、主要做法

  1.优化环境,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美丽乡村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琅琊镇积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村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一特色”为指导思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中注重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各村的文化特色和亮点。杨塘下村的省级文保单位滕氏宗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滕氏家规家训,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模式,建成集廉政示范基地、党建示范基地、精品文化礼堂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村。秀美村高田塍村围绕农耕文化主题进行打造,在村中主干道绘制400余米山水田园风光墙画,修建水上休闲文化长廊。二是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运行良好。建立完善垃圾分类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分工负责,层层落实。每周一、周五联村干部下村检查,在镇微信工作群里上传检查照片。每月底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到三个分中心进行考核检查,对检查结果在保洁员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表彰。不断完善周检查月评比年考核,奖优罚劣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各村形成赶超比学的浓厚氛围,逐步养成分类习惯。三是污水处理强化措施提质增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认真按照“六个严格”的要求,加强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管理,严把准入关、程序关和廉洁关,保障工程项目高质量推进。充分引导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责任,定期召开分析会;发挥好村民监督员作用,村村配备镇、村两级监管人员,加强监管力量,形成一套由监理单位、村、街道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项目部规范化管理,做到组织架构图、工程设计图、工艺流程图、项目进度表等“三图一表”上墙,施工日记、监理日志等规范到位。全力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度,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四是四治两化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在推进“四治两化”工作中,及早谋划,及早布置,出实招,及时督促和安排,严格落实责任。时序上先“四治”后“两化”,先定点再布线;推进中先党员后群众,先公共场所再房前屋后。按照时间上紧凑、标准上提高、方法上正确的工作要求,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有序推动“四治两化”工作。

  2.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一是推广优质稻种植,促进粮食增产。琅琊镇充分发挥天蓝水净人纯的优势,积极推广优质稻种植。2015年,全镇种植早稻面积9544.3亩,投资380万元完成杨塘下畈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1250亩,建成琅新粮食专业合作社优质大米基地1000多亩,竹园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优质大米基地500亩。二是发展特色种植,推进农业增效。通过实行产业合作、规模经营、共同发展的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推进农业增效。2015年,全镇建成高益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甘薯水果基地420亩,建新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苦瓜红薯甜玉米基地450亩,汇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优质葡萄基地560亩,汇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花卉基地500亩,山后金村无公害冷水茭白基地700亩。有力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现有合作社或专业种植大户共80家,建立了具有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山后金冷水茭白、田莆西瓜、建新苦瓜、红薯、高益蔬果通过了无公害论证,汇鑫葡萄通过了绿色食品论证,浙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华鳖通过了有机论证。

  3.积极调研,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一是全面摸底,整理镇域内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的琅琊镇拥有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店古窑址是婺州窑系代表性窑址之一,其中乳浊釉瓷器是铁店窑最具特色的产品,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981年文物普查时,琅琊镇范围内发现有古窑址16处,时代多为北宋时期。全省最早兴建的水利工程白沙三十六堰,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沙三十六堰从最上游的沙畈堰到白沙溪注入婺江交汇口附近的中济堰,几乎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农田达10多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塘下村滕氏宗祠,对于研究古代宗祠建筑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东畈石经幢、白沙庙、徐村节孝牌坊等文物古迹,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二是开展活动,做好镇域内民俗文化传承。近年来,琅琊镇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琅琊徐村鲍友棣收集整理了30余首民歌,在琅峰山下组织举办了4次民歌会,琅琊镇还承办了婺城区山歌会。从2013年开始,全镇先后建成了上盛、杨塘下、水竹蓬等8家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着力在文化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三是发展旅游,利用山水文化资源优势。作为国家级生态镇,琅琊镇拥有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金华大水缸金兰水库风光秀美,环境清幽。市级风景名胜区琅峰山前临白沙溪,素以岩山俊秀、清溪逐流而著称,高大的双扇门凌空笔竖,白沙老爷手掌印形象逼真,伏虎岩虎虎生风,福音洞回声综绕,神童洞深藏奇岩怪石之中。石岩寺的石窟佛殿,洞中藏室,后人称为“藏王洞”,据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躲避元兵的藏身之所,后又为恵帝建文修身之所在。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为全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琅琊目前的建设情况看,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一方面建设配套差。建设档次比较低,建筑体量、建筑风貌、构成物布局、绿化等,缺乏规划约束,随意性强;道路、街道、管网以及水、电、气、通讯、消防、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差,集镇管网密布。另一方面是功能不健全。集镇功能分界线不清晰,生产、生活、商贸、文教、行政等功能区随意布局;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十分突出;集镇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率低,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

  2.集镇整体规划上需要专家的指导。规划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更是把握方向的龙头,规划制定得好不好,是否合理,决定了今后的集镇发展是否沿着快速、正确、健康的方向前进。从目前看,全镇在规划建设上存在盲目性,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超前性。美丽乡村建设哪个村基础好就建哪个村,缺乏村与村之间的衔接与互补。在总体规划方面缺乏统摄全局的考量与空间布局的弹性考虑,没有形成一盘棋。

  3.优质产业项目上需加大引进力度。虽然受到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在项目引进方面受到了限制,但是有如此优良的生态资源优势,各类无污染高产出、适合琅琊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产业等优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利于推动琅琊持续健康发展的优质产业项目。

  三、对策建议

  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政策上、技术上获得支持与帮助;充分发挥本镇在外的社会各界精英的作用;邀请高校专家,如中国美院的专家来做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制作好以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要努力做好三篇文章,全力推动琅琊持续健康发展。

  1.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做足最美生态文章。进一步推进“生态立镇”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通过良好的环保措施,将绿水青山转换成生产力,让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受益。一是全力提升,变点上美丽为全域美丽。坚持以升级版要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和提升,在全镇绘就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江南画卷。打造白沙历史人文观光线、民俗风情休闲观光线、生态小镇休闲观光带等3条串联美丽村庄的景观带,串点连线成片,把美丽乡村“盆景”变成“风景”。二是全力转化,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需美在产业上。坚持深化改革、产业培育、农村电商多管齐下,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乡村+旅游”,以生态催生民宿经济。依托全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整合盘活旧农房、旧厂房、旧校舍等闲置资产,培育发展民宿旅游新业态。“美丽乡村+互联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与金华邮政合作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商创业园,在村级层面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三是全力统筹,变各自为政为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两富两美”的幸福生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统筹推进社会治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将各项工作都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使人人参与,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切实提升农村百姓获得感。

  2.以打造白沙文化为主线,做好最亮文化文章。全力推进“文化兴镇”战略,紧紧围绕“白沙文化”这条主线,充分挖掘和调动一切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凝聚力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人才队伍壮大的特色文化小镇。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琅琊文化特色。琅琊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国家级文保单位铁店古窑址,到我省最早兴建的水利工程白沙溪三十六堰,再到对于研究汉族地方性宗祠建筑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滕氏宗祠,无不显示出琅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各类资料,通过打造婺州窑展陈体验馆、卢文台纪念馆、白沙湿地公园等项目,提升琅琊文化内涵,彰显琅琊文化特色。二是整合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进一步挖掘琅琊民歌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协作和上级政府的支持,对全镇已经收集整理的民歌进行加工和提升,通过配乐、演奏、录制、推介等一系列工作,使其成为体现和传播本镇民间文化的一张精美名片。三是利用山水文化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琅琊镇有着良好的山水文化资源,风光秀丽的金兰水库,水质优良的最美河流白沙溪,景色秀美的琅峰山风景名胜区等,都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依托这些山水资源,进行规划设计休闲旅游线路,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发展旅游特色项目,使琅琊镇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3.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引擎,做强最优产业文章。在新常态下,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引擎,积极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休闲旅游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打好“生态牌”,做大做强绿色经济。一是注重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本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采取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上门招商等形式,不断增强投资和发展后劲,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从文化创意、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特别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方面,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二是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政府引导、基地带动、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科学规划全镇农业发展布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鼓励现有种植大户扩大规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发展规模种植和现代观光型农业相结合,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道路。三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冷水茭白、富硒米、暖田等特色农业品牌。举办以特色农业为主题的大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与旅游机制相融合的观光型现代农业格局。

责任编辑:潘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