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周末生活

湖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16-11-17 15:29:5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章一平

  走进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中的西湖,只见湖面碧波荡漾,两岸是青石栏杆、绿树成荫、白墙黑瓦,别有一番水乡韵味。

  湖头村位于婺城区西郊,和雅宅村以长湖为界,东临城区,南接白龙桥镇,西通兰溪市,北接竹马国际茶花园,金兰中线、西二环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

  据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平介绍,湖头行政村辖前房、后角、桥西、黄武范、上中张都、下张都、樊司7个自然村,是婺城区西部最大的村庄,有人口2850人、1050户,该村村民主要有陈、黄、范、张、樊、余、吴、等姓氏,其中陈姓是湖头村的主要姓氏,有人口11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40%。

  先祖陈拱捐助稻谷千石赈济灾民

  在村中,记者翻阅了由村民陈根松保存的《北溪陈氏宗谱》,据宗谱记载,北溪陈氏第一世为陈信(曾一公),字耀先,南宋庆元戊午年(1198年)生。先居括苍(古县名,治所在今丽水东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迁居金华城西水北(今褚家园),为三陈(上陈、中陈、下陈三村,中陈后名湖头,下陈后名雅宅)一世祖。第二世为百九公文俨、万一公文肃,第三世三三公茂德为上陈始祖,三四公怀德为中陈、下陈始祖。

  在陈氏家训中,有着这样的规定:但看东邻守法俭用立家若何,西邻浪用坏法破家若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再如不论贫富,定要请师教训子孙礼仪等。

  因此,陈氏后人遵循祖训,重视教育,多行善事。在《北溪陈氏宗谱》中就有着关于恩赐义民忠四府君敕一道的记载:皇帝敕曰,浙江金华府金华县民陈拱,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稻谷一千二十石(注:明代一百五十市斤为一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皇帝自称)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汛差役三年。时间为明正统七年(1442年)四月初十。

  在雅宅村,就建有一座敕旌义门,为一木质结构的牌楼。义门由皇帝敕书建造,以旌表陈拱兄弟倾其所有捐赠粮食救助灾民的功绩。当时,哥哥曾让弟弟留下一些粮食,弟弟坚决拒绝了。他说:“吾与兄同积,而敢异施乎?凡此皆所以,扬我先人之善贻。”(我与兄长一同创业积蓄,我怎么能少捐呢?我们一起竭尽全力,也可以发扬先祖的积善传统)。主管官吏将此事上报朝廷后,皇帝因此下敕书建造义门。在宗谱中还有在忠四府君陈拱遗址兴建义门的记载。明嘉靖年间,义门遭遇火灾,尽成焦土,至万历八年(1580年),由七世孙梅涧公出资四十余金(白银)召集五房共84人会议重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雅宅村,义门依然是村民眼中神圣的所在。每当村内有婚丧嫁娶之事,必定要到义门走一走,至今已成传统。

  倾听村民呼声,还西湖一湖清水

  位于村中的西湖,历来是村里的饮用水源。80余亩的西湖水面,养育着历代湖头村人,上游喝水,中游洗菜洗衣,下游洗马桶灌溉。上世纪80年代后期,西湖却逐渐成了垃圾场、排污湖,因为多年污染,湖水变得又黑又臭。变成了污水池,臭气熏天。村文化员沈争鸣说,湖里垃圾乱堆,一股恶臭,别说喝水洗菜了,连洗手都不敢。因此,村民迫切要求整治西湖,还西湖一湖清水。

  湖头村两委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于2013年5月初组织整治“母亲湖”西湖(中段),工程耗时5个多月,共挖掘淤泥约10000立方米,新建水泥道路约800米,石坎修理约300米,沿线铺设污水管道约500米,拆除农用房10户、面积约850平方米。另外,还对百年古桥银寿桥(又称“宁寿桥”)作了拓宽加固,增设了两岸的青石栏杆……

  当时,西湖中段水治理和文化大礼堂两个项目融合在一起建设,一共投入近300万元。这对于湖头村两委来说,可谓巨额投入。陈加平四处奔走,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化缘”,最终筹集了大部分资金。为确保施工质量,陈加平每天到现场查看3次以上,过度劳累导致他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疼痛难忍,只能驼着背走一段,歇一歇。几经努力,清淤工作终于完成,5吨的大货车,总共运了500车。清淤完成后,两侧古老的青石驳坎重新出现,但也有部分青石驳坎坍塌。“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陈加平决定为青石驳坎加固,增加了厚厚一层水泥底座,然后进行修复。到2013年10月底,西湖中段整治全面完成。

  在城乡水环境整治工作中,陈加平争当“五水共治”先锋,率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完成西湖淤泥清理及沿湖文化圈建设,创造了村级治水样本。

  整治后,西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变清澈了,已经几十年无人敢洗手的污水塘成了村里的新景观。

  如今,西湖岸边建起了休闲广场、文化礼堂大舞台和文化长廊,形成“景观式文化圈”。每天晚上,村民们吃完饭,就绕着湖边散散步,聊聊闲话。当然,最受湖头村民喜爱的是广场和文化礼堂大舞台。每天晚上,湖头及周边村庄许多村民自发在这里聚集,跳舞练操,强身健体。

  “儿时涤衣声,水污久未闻;着力还新貌,姑嫂浣清晨。厮闹邻里亲,嬉戏和睦情;梦中儿时景,重现在当今。”这首由沈争鸣创作的诗,真切反映了西湖整治后的巨大变化。

  自掏腰包,村支书、主任成立关爱基金

  数百年来,湖头村民传承了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敬老爱老、重视教育的好家风、好传统。湖头村的主要领导更是起了带头作用。

  陈加平不仅廉洁奉公,平常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而且不计报酬,他于2009年一手创建了湖头村党员关爱基金,从那时起,他就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全部捐赠给党员关爱基金,用于生活困难和老弱、生病党员的慰问金,使老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村主任陈璐也是如此。2013年底,陈璐回到湖头村当起了村主任。上任头件事,陈璐掏了一万元,并将自己三年任期内的工资和奖金全部捐出,成立了关爱老人基金,每年都会邀请杭州医科大学的学生们,请他们来村里为老人免费提供义诊、针灸、刮痧等服务用来帮助村里有困难的老人。2014年1月,村里每个老人都收到了陈璐送来的爱心“保温杯”;同年夏天,陈璐看到有些老人下地干活没戴草帽,晒得满脸通红,回头就买了700多个草帽,给每个老人都送过了一个过去。

  张路前是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从2008年起,张路前当了两年的村调解主任。从那时候开始,村里一有什么邻里纠纷、老人赡养、农田纠纷、建房用地等大小问题,村民们都会找张路前来帮忙解决。到了2010年,张路前当上湖头村综合市场调解主任后,主要调解综合市场里的矛盾冲突。同时,张路前又是一个市民信赖的“老娘舅”。除了做好村里的工作, 2013年8月份,由婺城区司法局推荐,张路前去金华电视台当起了“老娘舅”。因为是兼职,占用工作以外的时间自然是不用说了。因为工作出色,张路前还被婺城区司法局评为“婺城区金牌调解员”。

  传承敬老爱幼、重视教育的好家风

  “耄耋老人毛仲先,身瘫病卧逾七年,媳贤子孝勤服侍,美德遗风代代传。”这是村里专门为好儿媳邵素霞谱写的赞诗。在湖头村,还涌现了许多好媳妇、好妻子、文明示范户和最美村民。

  邵素霞的公公毛仲先2007年中风,卧床已七年,期间三次生命垂危;婆婆陈翠莲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多次住院,又于前几年摔断了腿,全家兄弟姐妹经过协商,邵素霞主动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全身心地细心照料、服侍。每天端茶喂饭、端屎倒尿,毫无怨言,一天三餐变着法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为防老人生褥疮,每天都为老人擦洗身子、翻身。特别是在公公病重病危的情况下,几天几夜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细心服侍,多次把老人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2014年,84岁的公公去世后,她又精心照顾婆婆,督促她按时服药。现在婆婆心情舒畅,身体也以前好多了。邵素霞说:“让老人活得长寿、舒心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做好的”。

  由于重视教育,该村还培养了许多人才。如1962年出生的陈根达,拥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罗拉分校教授;1981年出生的盛钰,祖籍湖头村,现就职于中国外交部欧亚司,任三等秘书、主任科员,曾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众多国家领导人提供礼宾接待、翻译等服务;还有医学博士傅骞、张浩,自强不息、单腿“跳进”省残疾人射箭的陈柏平……

  由于成绩突出,该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省级文化示范村、金华市五星基层党组织、金华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据悉,下一步,湖头村还将重建西湖十景,包括望耕课读、膏田听雨、三潭漾月、瓜园积雪、柳桥垂钓、龙潭烟雨、偶园秋色、沧洲夕照、梅泉春水和永镇晚钟,重现“不殊花港环观处,最喜银钩莫染泥”的景观。

责任编辑: 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