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青年说”
让思维在这个盛夏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7月26日下午,以“中华文化与义工(志愿者)精神”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论坛在岩头村祠堂举行。来自港澳台三地的学子与大陆优秀青年代表济济一堂,畅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志愿者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仁、义、礼、智、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熠熠生光。自古以来,侠义之士都会受到世人的敬仰和爱戴,如今志愿者们也如曾经的“侠义之士”般隐没于人群中默默奉献。“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两岸三地的学子们对志愿者精神,也有着不同的理解。盛夏时节,屋外骄阳似火,而比这骄阳更为热烈的,就是学子们思维的碰撞与交融。
在前期的交流过程中,首先由大陆优秀青年代表、“爱回西藏”公益项目负责人俞巍巍,“我们都是兰溪人”公益项目负责人水鸿雁,东阳义工协会会长杜时杭,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公益之路。举办支教活动、召集志愿者援藏、成立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从他们的身上,大家看到更多的责任和担当。除了代表们的精彩演讲,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所播放的公益宣传短片也让在座的港澳台学子受益匪浅。“我看了他们帮助留守儿童的短片感触还蛮大的,因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小的时候基本就是这样带着三个妹妹一起生活。我觉得像这样的志愿活动除了给这些儿童带来温暖,还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真的很有意义。”来自台湾的蔡智勇说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似乎也成为了所有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上了大学之后我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活动,我个人的感受是志愿服务活动无论大小,带来的快乐都是一样的!”随后进行的分享环节,来自港澳台的学子也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务体验。来自香港大学的浦慧佳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大陆时她就积极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到香港学习之后,她也和香港同胞一起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但是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收获和人们的热情却是相同的。
短短几个小时的交流,频频碰撞的思想火花,让今日的岩头书香四溢,绽放别样光彩。“今天的交流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港澳台学子分享的志愿故事非常精彩。”听完港澳台学子的精彩发言,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邵如琛也分享了自身的一些经历,虽然没有参加专业的志愿者协会,但是她平时空余时间也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当说到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自白龙桥的她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板凳龙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邵如琛也被这门民间艺术所深深震撼,把视频转载到各个群中,向大家介绍家乡传统文化,“这次的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大家更加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希望也能够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邵如琛说道。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能够促进两岸三地学子的交流,对中华文化和志愿者精神有更多、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市侨办相关负责人说道。华夏土地幅员辽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祖国广袤土地上茁壮成长的莘莘学子,被同样的血脉紧密相连着,海峡两岸以及港澳青年同为炎黄子孙,在千年的文化底蕴中生长繁衍,也共同传承着中华文化。(记者吕璐)
画笔为聘山水为媒
描绘各自对“家”的美好期许
夜幕降临,万物趋于寂静。灯光迷离,溪水与夜色交缠。忽而一阵飘着饭菜香气的微风吹过,树影窸窣,梅溪江畔成了诗,山水岩头成了歌,灵岩书院也停在了此刻。7月26日晚,来自港澳台的37位学子汇聚一堂,拿起了手中的画笔为岩头旅游、农产品设计起了商标……
“上午我们大家骑行去了西瓜地,有幸在那儿见到了成片的大西瓜。因为骑了很久的车,再加上温度本就很高,到西瓜地的时候已经非常渴了。我们根据瓜农的法子挑了个西瓜,当场切开,新鲜的果肉加上甜甜的果汁,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西瓜,太幸福了!”说罢,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林志强将画纸铺平,再拿起圆规有模有样地画了个圈儿,他早已在心里打好了草稿,“所以,我今天打算为岩头的西瓜设计一个商标,让所有人看到这个商标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这满满的幸福感……”外围一个绿色的圈,象征着有机绿色,中间一只举着大拇指的西瓜形象,俏皮可爱。林志强告诉记者,为了让岩头村的西瓜更具有影响力,自己还为它写了条广告语“岩头村西瓜,口味顶呱呱”,虽然简单朴实,但却通俗好记。
另一边,来自台南高商的许子涵为岩头村“量身定制”的村标也早已跃然纸上。西瓜形状为主体,中间赫然的“岩”字也独具风格。据许子涵介绍,山水岩头山好水好,风景如画,所以在“岩”字的“山”部自己也用了些心思。山体的形状辅以“山脚下”绿波荡漾的水,构成了这儿的美丽风景。此外,许子涵还将自己所见的岩头风光融入了其中。清澈的梅溪与荡漾的溪水、两旁青翠的绿树、天空中闲散自在的云、黑瓦白墙的江南建筑、还有令她印象深刻的廊桥,此刻,都存在于她的画作里。“来这里那么多天,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拥有这一切的岩头也是我最喜欢的岩头。”许子涵的声音很轻,但语气却足够坚定。
“我设计的村标是以金色为主题的,因为金华有‘金’嘛,我也希望金华的未来也是金光灿灿的!”“我把‘岩头’的‘岩’字设计成了‘人’的形状,有山有水才有人,也有我们!”……一声声解说、一幅幅画卷、一片片真情,当晚,他们拿起了画笔描绘出了对岩头这个共同的“家”的期许,也说出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爱……
设计结束后,主办方还邀请了20名村民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投票,以花生为票,挑选出村民们最喜欢的设计。投票结束后,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万淑娟、来自香港大学的牟元彪与陈竹铭所在的第十组(巧克力组)荣获最高票数。(记者贾佳)
寻根问祖追溯先祖
一同了解博大精深的族谱文化
7月27日是港澳台学子们在岩头的第7天,为了让他们深入了解婺城企业的文化,上午,学子们来到了位于浙中信息产业园的天下谱局金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学习并交流。
一到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就为学子们介绍了起来。据悉,天下谱局是一家依托传统谱志文化、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从事传统文化挖掘、开发和传播的股份制文化企业。公司以姓氏繁衍系统、迁徙寻根系统为文化积累和开发平台,创建历史分类信息数据中心,向子孙后代提供家谱(含家传、小家谱、亲情谱)、方志、义谱、睦谱、传记编撰制作,史图系列产品研发和个性化定制,仿古书籍印装,数据查询,寻根及文化礼堂、特色村镇等文旅策划服务。学子们边听边参观了该公司的展厅与办公室,大家还兴致勃勃地翻阅了相关文献并认真观摩族谱的修复工作。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公司收藏有丰富的家谱、方志等古籍资料,是金华市首批重点文化企业,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金华市信息经济十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和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学子们了解到,天下谱局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已累计完成企事业单位志书、姓氏家族谱书、个人传记等11亿多字的编修量,业务已拓展至全国16个省,涉及姓氏400多个,在姓氏文化、根文化等传统文化领域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及权威。此外,公司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营销网络平台,分别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南的各省市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建立大中型长期合作单位达百余个。听到这里,学子们纷纷对族谱工作叹为观止,认为这不仅可以让人知道自己的根源,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刚刚我听到大数据这一块的内容,我想再详细了解一下,麻烦您可以再和我们说说吗?”听到学子们这样提问,工作人员又介绍道,天下谱局从2010年开始自主研发家谱编修软件,2015年再次投入300多万元进行第三版家谱编撰在线应用服务系统万谱堂的研发,届时可实现实时、多用户、异地修谱,家谱数据交易,并实现企业转型。结合天下谱局已成功开发的基础家谱软件和寻根数据库,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中华寻根大数据的海量姓氏繁衍信息平台提供保障和支持,实现华人精准寻根,成为谱志行业资源的融合者。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得知了婺城的天下谱局始终以民间文化的坚守者、传统文化的集成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为发展宗旨,谱写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助全球华人寻根问祖,为子孙后代达成心愿,这一点让我感触良多。”学子林志强如是说。
(记者胡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