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关于水源保护及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2018-12-04 09:07:4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章利军

  沙畈乡党委书记章利军

  婺城之南,秀美沙畈,是金华优质水源的出产地,是每一个金华人忘不了的家乡水。沙畈自成为水源保护区以来,在历届沙畈乡党委、政府及全乡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水质更趋全国一流,铸就好水这张“金名片”。调研组对沙畈乡水源保护、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加强水源保护、促进农民增收进行了思考。

  一、沙畈乡基本情况

  沙畈乡地处金华西南山区,行政区域面积187.5平方公里,约占婺城区总面积的1/6,是金华市行政区域最大的纯山区乡。全乡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2500余人。沙畈乡1998年由溪口乡、山脚乡、周村乡合并而来,得名于沙畈水库。沙畈乡因水而美,辖区内有远近闻名的沙畈水库,该水库1992年开工,1995年封孔蓄水,总库容8555万方,每年可向金华市区供水6000万吨。1999年被列为省一级自然水源保护区,2002年被列为水源涵养与生态功能区,河流交接段面水质长年保持为一类,素有“天然氧吧”和“金华人民大水缸”之美称。

  全乡耕地面积428.13公顷,山林面积15510.33公顷,其中毛竹面积约2000公顷、茶园面积约666.66公顷,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在210天以上,特别适宜林业发展。在大面积的山地中,金华市海拔最高的小龙葱尖,水竹蓬尖,竹蓬尖三座山峰也在境内。沙畈乡的土特产以毛竹、茶叶、油茶、红豆杉、土蜂蜜等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林产品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沙畈虽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发展一直较为滞后。一是产业较为单一。沙畈乡位于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为了保护水源,曾经在沙畈发展较好的木材加工业、养殖业、旅游观光、农家乐餐饮业等均已关停,目前基本只剩下林业与种植业、少量来料加工,抗风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总体不高,农户的收入状况不理想。二是劳动力缺失。由于农林产业存在回报慢、收入不稳定、人工投入大、条件艰苦等特性,再加上近年来的人工费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从事。沙畈现存只有一家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地理位置离市区也偏远,交通不便利。为了孩子的教育等,全乡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家的基本上为老弱群体,导致劳动力不足。三是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沙畈的高山土蜂蜜、茶叶等产品品质都较好,也有部分农户在生产售卖,但与市面上相对比,不管是名气、销量与价格都比不上周边县市的“名牌”。农户都是习惯于老思想单打独斗没有品牌意识,更不懂营销,也导致了产品销售状况不尽人意。

  三、发展的展望

  山区该如何发展?特别是处于水源保护地的山区群众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多年的一道难题,从目前来看,仍需多措并举,方能加快山区发展:

  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鼓励山区群众移民

  下山移民不仅有利于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水源。但现有下山移民政策对群众吸引力较小,人均36800的安置费无法保证库区群众的顺利搬迁,导致群众移民意愿不强,希望能够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搬迁地尽可能选择在群众普遍愿意前往的乾西、白龙桥或琅琊等地。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加快移民脚步,使山区群众尽快“走出去”。

  2.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特色农业产业

  护好“大水缸”的同时,尽量发展适合沙畈绿色发展理念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对于留守沙畈群众来说,目前绿色农业已是唯一可发展的产业,近几年苗木行业不景气,传统农业已失去优势,为沙畈群众发展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已迫在眉睫。为此,邀请省农业专家到沙畈指导林下经济及部分中草药的种植技术,力争尽快形成产业,扩大规模。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

  目前,沙畈外出群众除少部分创业之外,大部分群众都在从事体力劳动或门卫等低文化工种,收入有限,前途也不甚可期。加强与区相关部门协作提升劳动技能培训,增加库区群众就业技能。加强电商培训,通过电商培训,使部分老百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沙畈土特产销往城区及外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确保群众收入增长。

  4.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通过乡贤协会积极挖掘沙畈人才,定期召开乡贤大讨论,为沙畈建设出谋划策。沙畈的特殊性注定了经济发展不能走别人发展的老路,只能谋划一条纯绿色发展的新路,这对沙畈干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长时间的融入,往往无法跳出沙畈看沙畈,很难形成新思路,这就需要人才的支持,结合市场发展,多方面、全角度的为沙畈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5.扶持来料加工产业,促进山区群众增收

  目前我乡有33位来料加工经纪人,其中长期在义乌设点的有8人,2017年发放来料加工经费1000余万元。下一步要继续组织有想法、有能力的沙畈群众到义乌实地考察学习,争取扶持更多来料加工经纪人,壮大山区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解决留守沙畈的剩余劳动力工作问题,为沙畈群众拓宽经济收入来源。

  6.完善健全考核机制,激发干部创业热情

  沙畈乡决不能因为水源保护区的帽子就放弃发展,特别是经济薄弱村。乡、村两级干部都应积极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敢于担当,为消除经济薄弱村、增加群众收入奉献自己的力量。针对部分干部创新意识不强问题,要结合沙畈发展实际,加快完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