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敏霞、贾佳、见习记者楼海航、彭丽莎
来自名校,奉献乡土
施彦文
他说,教育不像书本上那么复杂,教育就是给孩子需要的东西,让他们快乐成长。从城市到农村,他把自己的这份教育理念贯穿于始终,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快乐。他就是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春蚕奖、婺城区杰出教师、2019浙派名校长培养人选施彦文。
施彦文出生于教育之家,他的父亲、哥哥、嫂子、舅舅等都是教师,因此,受家庭熏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他从小的心愿。
1994年,从义乌师范普师毕业后,施彦文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环城小学执教,原本在师范选修音乐专业的他,以数学老师名义招入环小,后又因学校需要当过短暂语文老师与班主任,也担任过地理学科(科学),后成体育老师。环城小学是婺城区的名校,这份名校的光环,既让施彦文觉得无上光荣,又让他压力重重。在陌生的科目、陌生的环境下,他把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进步也是神速。而后,因工作需要,他又先后担任过校总务处主任、团支部书记、德育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在环小20年,施彦文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所学校,也将这所学校的精神融入进了自己的教学事业中。
2017年10月26日,虹路小学正式成为独立法人学校,挂牌为“环城小学虹路校区”。学校成立之时,正是施彦文担任虹路小学校长之际。在环城小学二十年时间里“环小精神”早已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对于环城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他都了然于胸。
来到虹路小学以后,施彦文积极把环城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模式引进来,在此基础上,他结合虹小实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开展“彩虹劳动实践基地”、“彩虹青年班”、“彩虹德育论坛”等系列活动,让虹路小学的孩子们和老师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让每一个虹小人都出彩。与此同时,施彦文还充分利用环城小学这一名校优势,把优秀的老师“请进来”,让虹小的老师“走出去”,一请一出,不断提升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他说,教育就是要让师生价值最大化。
在他的带领下,围绕“把孩子放在心中央”核心思想,如今的环城小学教育集团虹路校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仅2019学年教师就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共有222项,学生获得的荣誉有193项。一项项荣誉的取得,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信任虹路小学,愿意把孩子放在这里就读,“2017年,我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新生本地生40名不到,2019新生本地生达100多名!”
说这话的时候,施彦文的脸上满是自豪,而这份自豪感的背后,却是他孜孜不倦的付出。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到校的,傍晚,又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校各项事务,他都亲力亲为……有人说,你作为校长,没必要这么累,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教育是一件最纯粹的事,就是育好人,看着一批批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教育所带来的最好馈赠。
陈晓英
无问西东,绽放芳华
学生口中的她是可爱可敬的晓英姐姐,家长眼里的她是无怨无悔的领路人。她,是高级教师,是浙江省中语会会员,是婺城区中语会副秘书长;她,曾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华市最美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她,曾获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志公杯”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等奖项;她,就是金华市第四中学教务处主任——陈晓英老师!
她的学生曾这样评价她:神采飞扬博古今,怀柔情刚性;热情洋溢揽清风,与文人对饮。一心为班,爱生之心常炽热;尽职尽责,严中自有慈爱情。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认真模样,勾勒出他们心目中那个怎么形容也不为过的陈晓英。
为师二十载,七千多个日夜,二十度寒梅傲立枝头,二十度凤凰花开,时光中飞溅的溪水终入大海。育人之路,陈晓英也曾做过“傻事”。那是陈晓英进入金华第四中学的第十三个年头。原本她被调至婺城中学支教,支教满一年后,就可以评高级教师。然而,如司马光所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在金华四中原陈晓英所带领的学生和家长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挽留,想尽各种办法让陈晓英继续任教,带领学生们走下去。于学生而言,她是前进道路上的明灯;于家长而言,她是孩子的掌舵人;于她自己而言,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如果选择留下,由此评高级时间前后相差五年;如果不留下,对孩子和家长很是残忍和愧疚。思前想后,她最终选择了留下。一纸证书证明了为人师的能力,但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更能证明为人师的德才。细细想来,所谓的“痴”和“傻”,其实是责任与爱。
“教师,是幸福的追梦人。”陈晓英表示,正如学校所倡导,要以“知心”构建生命的意义,要以“树人”构建生命的意义。带着孩子追梦,同时也在追自己的梦。成全孩子,也是成就自己,成为“大先生”。既要仰望星空,探寻浩瀚星空中璀璨绚丽的风景,又要脚踏实地,坚定地走下去。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追梦人?陈晓英给出了答案:做一个优秀的研究型语文教师,做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班主任。
三尺讲台,三寸之舌,三寸之笔,三千桃李。陈晓英奉献了青春,付出了柔情,传授了学识,是浓抹万千学子一生的人。
郭骥
挚爱教育,情系白沙
走进婺城小学白沙溪校区,教学楼崭新的外墙、新修的水泥路、校园一角装点得欣然可爱的小花园都一一映入眼帘。“丁零零——”放学铃声响起,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涌出教室门口,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奔向在校门口等待的家长。谁也想不到,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块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的废地。从一无所有,到新校区的横空出世,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婺城小学副校长郭骥。
“以前这里是白龙桥高中的所在地,后来高中搬走了,这块地也就荒废了,留下来的校舍都是96年建的,也是年久失修。”郭骥告诉记者,去年6月底,婺城区教育局决定开工建设白沙溪校区,但是7月初就要开始招生,如何让前来报名的家长相信,婺城小学白沙溪校区会成为一所硬软件都十分优秀的学校,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在短短一个礼拜时间,我们修好了学校校门,铺平了道路,打造了一间样板教室,可以让家长参观。”郭骥说道,为了让家长能够看到未来学校的样子,他们在道路两旁拉起了学校规划蓝图。尽管如此,看着刚刚动工的学校一片狼藉,家长们还是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疑问。
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也为了给孩子打造一个美丽的校园和优良的学习环境,那个暑假,郭骥每天都来学校,和施工人员同作息,看着教室一间变两间、两间变三间,看着空地变成操场,看着荒地变成花园。“开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满怀担忧而来的。”郭骥回忆道,但是看着焕然一新的校舍、环境优美的校园以及老师们和蔼可亲的笑容,家长们也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6月,学校为第一批学生举办了少先队员的入队仪式,同时庆祝婺城小学白沙溪校区成立一周年。学校也请来了孩子们的家长参加这次典礼。亲历过白沙溪校区从无到有过程的家长们,此时此刻都是感慨万千,而对于郭骥更是如此。“以前我就是在那幢房子里上的小学,如今又回到这里建设新小学,那种感受真的很奇妙。”郭骥指着不远处的一幢房子,对记者说道。
郭骥不仅是婺城小学白沙溪校区的负责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我2011年参加工作,当时是在环城小学,一直都是教数学的,现在也带着一个班。”郭骥说道,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环城小学时,郭骥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一堂课,让他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也正是那一堂课,真正让郭骥定下心来,把教书作为自己一直坚持的职业。此后,郭骥一直跟随着俞正强老师研究小学数学教育,郭骥觉得,教书不仅仅要有知识,教书更是一门手艺。“只有让学生先喜欢上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教的课。”郭骥说道,而他自己也一直在这样践行。
前不久,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名单出炉,郭骥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是对郭骥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的付出以及对教育行业那份热爱之情最好的回报。“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带好一个班的学生。”郭骥笑言,备课、带班、教书、桃李天下应该是每个老师都期待的。
让爱相遇,与温暖同行
吴焕
前些日子,当记者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的时候,吴焕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内认真地备着课。然而,尽管眼前的这篇课文已经教过无数遍,但每次备课的时候,她都还是把它当做新内容:“每一届的孩子都不同。我们当老师要做的,就是赋予课文生命,赋予课堂生命,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学到知识、找到自己。”
像这样的备课并不是“偶尔”,而是吴焕教育生涯中的常态。从教的这20年来,她一直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1999年,大学刚毕业的吴焕来到了基层教师岗位,担任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因为业务水平优秀,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班主任。一个年仅21岁的女孩子,如何镇得住那一大帮子正值青春期的“熊孩子”呢?面对着记者的疑问,吴焕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不管是怎样的孩子,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他们就会很乖。”
吴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22岁那年,担任了一年班主任的她碰到了一名非常顽劣的孩子小凯(化名)。“小凯比较特殊,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小凯变得十分叛逆,学业一落千丈不说,还有夜不归宿的情况。甚至有一次,小凯还因为过于顽劣而惊动了派出所。
“那时候大概是后半夜,我刚批改完作业睡下,警察局的电话就来了。”接到电话后的吴焕二话没说,穿了衣服就往派出所赶。接到了小凯以后也没有半句责怪与怨言,马不停蹄地就把他往家送,“一开始去了他父亲那里,结果他父亲将门锁换了,小凯的钥匙打不开房门。后来去了后城里的叔叔那里,结果叔叔也早已搬走,只剩一栋老房子空无一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吴焕只好把他带回到自己的学校宿舍,更把唯一的床让给了小凯,自己则在阳台铺了张凉席睡了一晚。
第二天,刚下课,吴焕便带上了小凯前往住在湖海塘附近的小凯妈妈那,希望他妈妈可以在小凯放学回家的时候给他一个落脚点。在小凯妈妈同意后,每天放学,吴焕都会陪着小凯坐公交车回家,看到小凯安全到家后,她才放心离开。渐渐地,小凯发生了变化,不仅不再夜不归宿,在学业上也更加努力了。
小凯的变化让吴焕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老师的意义。作为老师,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
一门心思扑在学生身上,是吴焕对教育的“爱”字诀。然而,除了“爱”字诀,吴焕认为,要想当好一名老师,还需要够勤奋、善学习。“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作为老师,一定不能被时代落下。”吴焕说,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进步,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一晃眼20年。当初那个懵懂的却坚定怀揣着教育理想的小女孩,如今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教坛新星。在荣膺市优秀教师后,前不久,更是被评为了省教坛新秀。面对着这一难得的荣誉,吴焕却很淡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荣誉是对我的认可。但只有我的学生越来越优秀,才是对我最好的表彰。”
夏珊珊
春风化雨润桃李,三尺台上引路人
“夏老师特别温柔,也很耐心。很多时候我心情不好了,都会跑去找她说话,她也从来都不嫌我烦。”“夏老师是个很好的人,每次和她说完话,我的心情都会好很多。”……学生们口中的夏老师,就是金华实验中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夏珊珊。前些日子,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学校专门设立的开心坊心理辅导中心里,为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做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室的孩子叫小月(化名),是金华实验中心的一名学生。明明几天前刚升入高职三年级,但这股子紧张劲儿却已经让作为班里尖子生的她好久没有睡好觉了。“我很担心考不好。”在小月的倾诉中,记者了解到,小月初中时的成绩并不差,因为中考发挥失常,让原本可以上普通高中的她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职高,而这也让她有了心理阴影。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下,前两年成绩优异的小月,也已连续两次在模拟考中发挥失常,老师着急,她自己更着急,但就是找不到状态,“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压力很大,再这样下去我真的要崩溃了。”
在充分了解到小月的情况后,夏珊珊当即决定,要为小月重拾信心。她耐心询问着,温柔引导着,从小月平时的优异成绩出发,不断重复她表现优秀的时刻,让小月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小月就是自我认同感不够,只要稍作引导,让她不要沉浸在过去的失败里,多关注成功的现在就可以了。”
然而,在金华实验中学,小月并不是“个例”。夏珊珊告诉记者,提及职校生,社会各界通常给予不肯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经过系列反馈,恰恰导致了很多中职学生的不自信,影响其学习生活,影响其人生成长。
而如何为这群孩子注入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就成为了夏珊珊孜孜以求,努力探寻的话题。
“我更愿意把他们看成是一座座沉睡的小火山,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长期以来缺少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体验,存在‘习惯性无助’的心理,生命能量日渐蛰伏。但是,他们也有内心的渴望,渴望爱与归属,渴望尊重和被尊重。沉寂的生命需要我们用爱和智慧去唤醒,唤醒学生生命的生机和能量,对自己的生命充满自信与喜爱,他们的生命就会精彩绽放。”夏珊珊说。
在日常工作中,夏珊珊不断加强积极心理学在咨询和辅导实践中的应用,鼓励用平等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共情教育增进学生自我价值感,用欣赏与敬畏点亮学生人生自信,“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始终坚信,面前的这个生命,他是鲜活的,有能量的,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用欣赏和肯定的眼光去注视,他们的爱和智慧就能得到激活,价值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我们就可以和这棵树一起在风中摇摆,和白云共同飘游在天地间。在帮助了这群孩子的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得到丰富和润泽。”
韩峰
怀揣信仰,润物无声
22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躬耕在教育的麦田;22年践初心,牢记使命,铸就教师之魂。他,就是“高级教师”、 “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人”、“浙江省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婺城区蒋堂镇中心小学校长、书记——韩峰。
“和孩子们一起,仿佛自己也像个孩子,看着他们纯真可爱的脸庞,我心底里有一种使命感,在召唤着我去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给孩子们打造美好的童年。”韩峰这样向记者说道。不大的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除此之外,再无别物。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学生们崭新明亮的宿舍、优美别致的校园景色、干净舒适的厕所等等。
2018年8月,韩峰从金华师范附属小学调至蒋堂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一职。初来乍到,韩峰却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解决了原本众多的棘手问题——将泽口小学合并到蒋堂镇中心小学;让租住在校外的塔石乡、莘畈乡的孩子们住回学校,并修新宿舍,供应三餐;把在蒋堂初中的六年级学生调回本校。在他的经营下,短短七天,蒋堂镇中心小学就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新学期、新同学。今年暑假,韩峰更是“火力全开”,同时开展了六个工程,修建小脚丫广场、食堂改造、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厕所改造、教室改造、幼儿园改造。从创意到选材、从材质到颜色,他都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完美,给孩子们打造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韩峰为孩子做的这些仅仅是一小部分,在专业素养的的自我要求上,他也从未懈怠。1997年8月,韩峰来到了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四年之后又成为了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计算机,作为当时的新兴事物,并未被多少人所重视。韩峰却恰恰看重了它的重要性,当起了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课余,他鼓励孩子参加“信息学竞赛”,并用课余时间为孩子辅导。在韩峰的带领下,竞赛获奖从无到有,参赛人数由少到多,获奖层次由低到高,韩峰在长途跋涉中真正遇见了最美的花开。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带着为了孩子的使命,最终韩峰成长为一名校长。
韩峰能成为一校之长,背后支持他的是一心为学生考虑的无私精神,正如韩峰的教学理念一样——春风十里,不如眼前的你;世间万千,遇见最美花开!尊重每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把他们当成最独特的存在,用自身的学识与爱去浇灌孩子。就像是春天的花骨朵儿,浇水施肥,珍惜保护着他们,花骨朵最终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盛开的桃李,便是对韩峰最高的评价。
披星戴月,韩峰用执着诠释着诗魂;烈火炼真金,韩峰用华章书写桃李。精诚致远,润物无声。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