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提质增效“十法”变“输血”为“造血”

婺城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4-15 08:46:1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本报讯(记者马晓芬)春风又绿江南岸,婺城大地尽春晖。这几天,在竹马乡三贤村,村民们翘首企盼的综合物业楼项目进入建设方面手续办理阶段,项目设计、地勘工作紧锣密鼓同步进行中。

  2019年初,金店村、郭店村、白竹村三村合并为三贤村。融合之初,百废待兴。“一直以来,三个村外出搞花卉经营、建材销售的村民不在少数,村民个人富裕,但村集体经济多年未见起色。”村支书郭文奇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婺城区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积极做好新村融合后半篇文章,以班子融合为主抓手,围绕“并村并心并发展”,全面实施图强计划,通过改善区域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项目共建,切实发挥土地、资金、乡贤的集聚效应。此举一出,激活一池春水。

  竹马乡三贤村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通过3村融合,制订新村创业承诺、办实事计划,群策群力优规划、融三资、定项目,村民代表大会一次性通过,腾出建设用地750平方米,带动周边姜衙村、向李村、青梅里村共同实施综合物业楼项目,按份额三贤村每年可增加收入40万元,其余各村每年可增加收入6.4万元。

  新村融合图强是做大“造血”项目的有效方法,也是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此法仅是婺城区破解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难题、提质增效“十法”的缩影。

  为变“输血”为“造血”,今年以来,婺城区持续开展村集体创富和农民致富的“双富”工程,通过平台、项目和专班的作用发挥,做实做强区、乡(镇)消薄平台,全力打出飞地抱团联营、镇村合资增收、新村融合图强、农旅结合发展、效益农业增值、农产红盟引领、村企结对共赢、政银合作融资、国资托管收益、资产收储盘活等“十法”组合拳,努力实现村组织多渠道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提质增效“十法”的推动下,一村一策,各显神通。一批村落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和资金使用上探索出多条集体经营性收入“开源”路径。

  在蒋堂镇前源村,近300亩退苗还田的土地播种了早稻,与400亩左右铺满新绿的稻田融合一体,形成稻田连片成方、沟渠纵横交织的壮观画面。“今年6月15日前,村里将基本实现余下所有苗木田的退出,为1200亩流转土地走上高效农业之路做好铺垫。”村支书郑根洪说,通过此举,村里每年至少有12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位于330国道边的白龙桥镇联丰村,一处闲置多年的村建设留用地经过盘活,用于建设综合物业楼,预计年租赁收益可达20至30万元,切实将闲置土地变“黄金商铺”。

  依偎在南部山区腹地的沙畈乡高儒村,与全区84个行政村一起抱团入股婺城区集体经济小微创业园有限公司,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该村村支书李金华说,固定资产既保本、又增值,有了这个“亿元项目”,小村也能做“大买卖”,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婺城区消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婺城区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头雁”,推动村集体创富、村民致富。今年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将达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2万元以上。行政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