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章馨予、通讯员张倩倩
今年5月喜得贵子的市民孙先生没想到,他办理新生儿医保卡的经历,竟促成了我市去年以来实施的“新生儿九事联办”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原来,孙先生的宝宝出生后因黄疸偏高需要住院治疗,本想尽快办理一张医保卡用以报销,但办证耗时长、新生儿照片不符要求、银行定点少等问题接踵而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市纪委市监委“两优一高”市创建专项督查组立即展开体验式督查,列出5项问题清单,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完善,使群众享受到更便捷服务。
这是市纪委市监委“清风护航”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纪委市监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纪委、省纪委工作要求,按照市委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部署,知重而担、尽责而为,开展以担当作为、基层清风、清廉自律专项督查为主要内容的“清风护航”专项行动,推动党员干部优化作风、拼搏实干、争先进位,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法纪保障。
服务中心知重而担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神州大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市纪委市监委迅速响应,组建118个市县督导小组开展全覆盖、滚动式督导,紧紧扭住病例溯源这一源头把控关键,对传染源和传染链医学管控过程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有效切断传播链,实现57例确诊病例均牢牢掌控在“四色预警”管控网中。
经济社会是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2月上旬,随着防控形势稳定向好,督导组将工作重点从疫情防控转移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在对工业强镇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开展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后,迅速编发内参视频,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充分发挥督导优势,帮助一大批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
“多亏督导组帮忙,我们外地员工才能及时返工!”受疫情影响,浙江雪贝300多名外地员工年后无法返岗,负责人忧心忡忡。督导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包车到云南、贵州等地接回240多名员工。因开工及时,企业订单比往年同期多出不少,预计今年产值将超2亿元。
进入5月战疫情、促发展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经济工作“争先创优”行动,要求全市上下以战时状态投身经济工作“争先创优”行动,但仍有极个别单位和党员干部思想松懈、行动迟缓、作风不严不实,市纪委市监委对此展开严格督导,并对金华开发区经发局相关人员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申报中履职不力典型问题及时查处通报,在全市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效果。此后,市纪委市监委又将政治监督和业务指导有机结合,会同相关工作专班针对各县(市、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综合督导,帮助各地剖析问题、寻求对策。对督导发现的6方面共性问题则交由行动综合组统筹解决。
与此同时,市纪委市监委组织开展重点工程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对进度偏慢的2个项目提出督查意见,相关业主单位闻过即改,加快了工程进度。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目前步入决战决胜关键期,市纪委市监委又抽调精干力量,会同组织、创建等部门工作人员一道,起早摸黑开展督导,确保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回应期盼尽责而为
围绕中心工作展现担当作为,回应群众期盼尽扬基层清风。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组织成立148个专项督查组,按照“不落一村、不落一户”的要求,开展扶贫专项监督,走访低收入农户22970家,查看扶贫资金项目699个,发现问题457个。因对扶贫政策把握不一,各地各校免费营养餐实施标准差异较大;某扶贫项目因无用地指标迟迟无法开工……对于排查出的相关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逐项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完成扶贫工作目标。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基层干部只有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扎实履职尽责、服务为民,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4月,针对基层反映“文山会海”有所反弹等问题,市纪委市监委基层减负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组不打招呼,直奔乡镇(街道)及村(社)开展一线调研,发现部分文件“改头换面”、手机App变相加压等老问题存在隐形变异、死灰复燃等情况,少数“三服务”活动形式大于内容、阵地重复建设等问题又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新负担。市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市级单位带头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轻装上阵。
群众获得感也是“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成果的重要评价依据。今年以来,“两优一高”市创建专项督查组坚持为群众的事较真,一方面紧盯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帮助协调解决婺城和金义新区税务窗口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问题,让群众从中得到便利。
纠治“四风”驰而不息
查纠“四风”一刻不松,铲除“顽症”一严到底。今年以来,“清风护航”专项行动先后开展“清风三号、四号、五号、六号”行动,持续“亮剑”整治,督促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清廉自律。
“刚散完步,到这里吃碗面条。”日前,记者来到市区黄宾虹公园的清风问茶餐厅时,市民张大伯正从里面出来。该餐厅原本只接受预约就餐,许多市民只能“望门生叹”。如今,餐厅不仅公布营业时间,对餐品进行明码标价,并且取消消费门槛,只点一碗面也可消费,不少市民休闲之余纷纷前往用餐。
这一转变源于市纪委市监委牵头开展的公共资源场所中会所整治“回头看”行动。今年,针对极少数公共资源场所中服务和接待场所未服务大众等问题,市纪委市监委督促各地各部门对公共资源场所中接待和服务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并按大众化、可进入、可消费等要求进行规范,实现公共资源场所回归“公”的属性。
一张“烟票”虽小,背后暴露的却是“四风”问题。在东阳、义乌去年开展“烟票”整治试点的基础上,市纪委市监委督促烟草专卖部门立规在前,对违规制售烟票行为统一处置标准,一手抓宣传引导,一手抓检查整治,通过逐户上门宣传,实现禁售宣传对3万多户卷烟经营户全覆盖,全员签署了自觉抵制“烟票”倡议书。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既查公职、又查商户”的动态检查,累计明察暗访149次,检查经营户9356家,查处涉及“烟票”经营户158家,查处案件25件,通报违规收送“烟票”问题15起。在强力警示教育下,9名党员干部主动上缴“烟票”。
此外,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赌博问题,市纪委市监委会同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检查,仅四次“清风”行动就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212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45起,处理36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8人。在此基础上,市纪委市监委共发布5期20起典型问题通报,形成了强力震慑。
长效治理持之以恒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实现长效治理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
“清风护航”专项行动一开始,市纪委市监委就推动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作为实现精准“长治”重要举措落实落细。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建立了快查快办、快速通报、监督助力等“四风”纠治工作机制,并着力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在“烟票”治理中,建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委牵头,烟草专卖、市场监管、税务、公安、人行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烟票”治理定期会商制度,动态研判形势、协调行动部署、严格落实惩戒;在扶贫专项督查中,明确了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并整合力量开展统一检查,形成联动监管机制;在会所整治中,推动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红黄“双色”预警监管机制,针对场地招租及餐饮许可是源头管控重要关口的实际,设立敏感地区名单数据库,实现源头有效管控……此外,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完善了公务接待、基层微权力监管等一批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清风护航”行动开展至今,已推动建立长效机制36项,有效深化了专项整治(督查)的实效。
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必须抓长效、长久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清风护航”专项行动,紧盯“四不”顽症,深纠“四风”问题,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强化警示震慑、推进长效治理,推动党员干部不断优化作风,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争先创优”行动中,为打造更多“金”字招牌、书写更多“华”彩篇章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