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舒婷)距离市区15公里的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因汉代灶烧制陶而得名,迄今为止已有2200多年,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址坐落在今雅畈镇汉灶村”。日前,记者走进汉灶村,随处可见用碎陶瓷片和泥土砌成的“岗巴墙”,汉灶人一边保护传承着汉灶文明,一边依托婺州古窑,打造出一张婺窑文化“金名片”。
婺州窑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窑之一,在汉灶村,现今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两座龙窑——箭龙山窑址和汉灶窑址,仍保留着古龙窑高高的窑口和隆起的窑背。“婺州窑重新‘活’过来以后,村里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环境越来越漂亮,还能保留住以前汉灶的东西。”村民郑爷爷笑着说。现在的汉灶村,房屋美观靓丽,村道宽敞平坦,茶室、咖啡厅等元素满足了人们现代生活需求,同时,古建筑、古河道、古桥、古树等也保留了乡村的记忆。
走进村上的婺州窑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婺州窑烧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正带着徒弟们用心打磨着作品的每一个环节。从新时期婺州窑的第一炉炉火被点燃开始,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旅游、展览等为一体的“婺州窑”文化品牌应运而生,短短几年,汉灶村的中国婺州窑博物馆拔地而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新的发展,也让这座古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近年来,汉灶村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民俗村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的品牌优势,以婺州窑文化为核心,围绕文旅体验、农业观光、非遗研学等内容,积极打造“非遗+”乡村,探索共同富裕新模式,让千年古镇走上了“文化+旅游”的乡村共富路。2023年,汉灶村接待游客5万余人,举办活动60余场,成为周末、节假日的“非遗游”胜地。
一直以来,雅畈镇致力于探索非遗赋能路径,先后打造“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平台,助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除了国家级非遗“婺州窑”,雅畈镇还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金华斗牛技艺、市级非遗榫卯技艺、区级非遗婺绣、区级非遗金华酸茶……“我们要继续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推进农文旅新兴产业提档,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结合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开发,激活农村资源,推动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共建共富、乡村振兴。”雅畈镇党委书记刘煜之说。
在婺城,许多乡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非遗小镇、非遗工坊、文创基地、艺术乡建基金会……乡镇依托当地历史文化优势,将婺窑、婺学、美食、农耕、民俗等文化融入“乡创”发展,活化乡村非遗传承,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