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纪念《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金华雷锋馆的这场展览很有意义——

要把为人民服务精神永续传承下去

2024-09-18 08:59:0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孙武斌 吴潮宏 记者 姚婷文

  

  今年是《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80年前的1944年9月8日,这篇经典佳作是毛泽东同志出席张思德追悼大会时的演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毛泽东同志说的话掷地有声。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张思德和雷锋这两位英模的共同精神内涵。巧的是,这两位英模生前的老连长都长期在金华工作生活,这种特殊的缘分,也让为人民服务在八婺大地上有了生动的实践。

  9月8日上午9点,金华雷锋事迹馆开展纪念《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主题藏品展暨"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150余名志愿者自社会各界汇聚而来,一同重读那份打动人心的名篇。

  1

  重温《为人民服务》铭记一段珍贵的历史

  如果不是参加这场重温《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中隐藏着一位战士的名字——张思德,更不会想到,张思德生前的连长陈光全就长期在金华工作和生活。

  当天的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陈光全的两个女儿陈玉梅、陈玉霞。

  “父亲是2011年去世的。他生前总是说:‘我是老红军战士,我是张思德的战友!’他一直在宣讲张思德的事迹,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陈玉梅一边参观纪念《为人民服务》80周年展览,一边讲述父亲与张思德的一段往事。

  1939年冬天,警卫连接到一个任务,在3个月内烧出1.5万公斤木炭。任务非常艰巨,陈光全和张思德一起走进深山,砍柴、搭窑、烧窑、出炭、捆扎,虽然活很重,但大家毫无怨言。为了提高烧炭效率,张思德想了许多办法,设计、搭建起大窑,每次能烧出平时三五倍的木炭,任务完成后,张思德还被评为“烧炭积极分子”。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曾与张思德朝夕相处的老连长陈光全获知这一噩耗,当即痛哭失声。

  陈光全生前回忆,张思德对战友非常热爱,经常起早摸黑为伤员送饭喂药,倒屎倒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根植于他的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谁,只要为人民做了有益的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几十年来,陈光全随部队走过天南地北。1958年,他转业到金华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66年因病提前离休。他总是像张思德同志那样,一切听从党安排,为人民服务。2008年,陈光全身患重病,仍委托家人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建设。2011年4月18日,陈光全在金华逝世,享年96岁,像他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同乡张思德那样,终其一生,一切听从党安排,为人民服务。

  2

  传播为人民服务精神雷锋馆十年接待30万人次

  说到这次展览,不得不提一位老人,他就是金华雷锋事迹馆馆长、“雷锋老人”曹荣安。

  “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党的宗旨、雷锋精神的核心,在新时代征程上,读好、讲好、写好、做好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的宗旨,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复兴的动力源泉。”曹荣安老人说,为更好举办这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由来,他向全市发起了手抄《为人民服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没想到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就收到了400多份作品。不仅有中小学生参赛,还有来自国外的友人、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其中参赛作品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已经有91岁高龄。

  “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很渴望,很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要做好这一精神的传播者。”正是坚持这样的信念,曹荣安老人在2010年5月8日创办了金华雷锋事迹馆。曹老介绍,雷锋同志就是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40多年来,他以雷锋馆为宣传阵地,带领广大志愿者“学雷锋做环保”,号召大家争做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雷锋馆先后被命名为金华市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来自全国各地参观的人数超过30万人次。

  在当天发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张思德精神”纪念封首发仪式上,曹荣安和陈光全女儿陈玉梅等一起为纪念封首发揭幕,并将一张他和张思德生前的连长陈光全、雷锋生前的连长虞仁昌两位英模连长的合影赠予陈玉梅。“学习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传承为人民服务精神是我一生的追求。”曹荣安老人说。

  3

  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活动现场,幸福家人公益协会志愿者陈胜德创新地以戏剧形式演绎了《为人民服务》一文,声情并茂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越读越有味道,越唱越有劲头。”陈胜德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平时一有空,就积极参加社区和协会组织的志愿活动。在他看来,能发挥一份余热,帮助到他人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纪念活动很有意义,让更多人了解英雄模范的事迹,让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种子更好地种到人们的心中。”

  与金华雷锋事迹馆毗邻的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是雷锋馆的常客。当天在场馆一角陈列着400多份《为人民服务》的手抄稿,其中不少就有该校学生的作品。

  “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看到这么多手抄稿,还有一些展示品,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浙师大商学院的邓俊琴回忆,从小,父亲最喜欢给她讲张思德、雷锋等英模人物的故事,通过这次活动,她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触。“学好知识,练好技术,以后参加工作努力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邓俊琴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工作越贴近民生,就越贴近民心。”参加活动的城北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刘改惠讲述了一件为居民服务的故事。前不久,有居民向社区反映健身广场的乒乓球桌破损,希望社区尽快解决。社区第一时间核实并联系相关单位更换了新的乒乓球桌。未来,社区也将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整合辖区资源,提高各方参与基层治理和奉献社会的主动性,在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中营造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只有688个字,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山山家创始人、金华雷锋事迹馆副馆长王平说,张思德、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需要的。为此,她将文章转发到企业群,由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抄写《为人民服务》,一起学习。

  王平的行动不仅停留在学习上,更体现在行动上。山山家是一家以生产面包、蛋糕为主的企业,从2020年开始,山山家联合多家机构在市区推行“共享粮仓”公益活动,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共享粮仓”已遍布金华城区江南江北30多个站点,共发放余量食品10余万份,受益群众10万多人次,将原本要被浪费掉的食品输送到了千家万户,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在金华落地生根。

  同时,在曹荣安老人的支持下,王平还整理了一批雷锋主题藏品,雷锋雕像、雷锋年历画等文创产品,送给远在越南的一家生产螺丝钉的企业,该企业用3000多颗螺丝做了一个雷锋雕像,下面注文“向雷锋同志学习螺丝钉精神”。“因为他的螺丝钉是销售到全球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播撒到全世界去。”王平说。

  记者手记

  80年来,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一次次地被人提起。《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也影响了许多人的成长。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振聋发聩的话语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队伍走多远,也不要忘记来路,“为了人民”是永远不朽的主题。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境遇如何转换,当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涌遍全身,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今天,让我们听一个名字,传一种精神,重读经典,再次感受那份穿越80年岁月山河而来的厚重思想。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