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四眼井、莲花井、双眼井和拦路井是金华城区有名的古井,民间常称之为富贵贫贱四井——

富贵贫贱非本意 只留清凉与甘甜

2024-10-29 08:59: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唐旭昱 文/摄 傅军杰/插图

 

  “北山四先生”之一的王柏,曾写下一首《重题八咏》,这首七言律诗的首句是“楼压重城万井低”。“万井”,应当指金华城中水井很多。

  金华地下水资源丰富,打井的确不是难事。金华城区的古井,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4口承载着无数传说与故事的古井——富井、贵井、贫井、贱井。富贵贫贱4口井,指的是四眼井、莲花井、双眼井和拦路井。

  4口井散落在金华城区的街巷,见证着人间百态,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渐渐鲜活起来。富贵贫贱,皆在一井一水间,流淌不息。

  莲花井

  135年前,雪后井屋出现神秘脚印

  如果要到金华城区江北商业中心,上了出租车,师傅问一声“去哪”,很多人会回一句“莲花井”。莲花井,一口金华人几乎都知道的古井,现位于江北闹市区,解放东路与后街交叉口。这个位置,离江北银泰、一百、永盛等商业体都不远,对面就是金华市区老牌夜市——江北夜市。

  站在远处,莲花井的井亭首先映入眼帘,这是2006年复建的。井亭高4米多,六角飞檐,灰色的瓦、赭色的圆柱,古色古香。柱头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斗拱构件,亭盖刻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正对下面的莲花井。

  为何叫莲花井?众说纷纭。有说早年间这里的地形像一朵莲花,有说是一位叫莲花的姑娘挖的井,还有说是井设三眼,呈莲花瓣状。

  金慧娟,1960年出生,金华人,10岁时一家人搬到后街,一住就是近30年。“小时候放学后,一定要与同学们去莲花井边玩。”在金慧娟记忆中,每到夏天傍晚,莲花井边特别热闹。大人们排队轮流取水,一个吊桶提上来,一个吊桶再放下去。孩子们就在边上看着,等着热心的大人给他们也提上一桶水,洗洗手、擦擦脸,然后“哗”地浇在脚丫子上。

  早年间,金华人有一个说法,买米要买东郭巷的,吃凉粉要吃莲花井的。莲花井两侧的凉粉摊往往生意很好。金慧娟记得,摊主们用莲花井的水冰镇凉粉,酸酸甜甜,一口下肚,暑气全无。莲花井边人多,店铺也多,布店、饭店、药店、水果店、烟酒店、牙科医院、人民照相馆……绝对是当时金华的商业中心。

  历史上,莲花井同样热闹。光绪版《金华县志》记载:“莲花井,戚志在弦歌坊内,泉为诸井第一。”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原副馆长蒋鹏放曾写过关于金华古井的文章,他提到:“弦歌坊,想必也是丝竹缭绕、歌舞升平的闹市区。清代,县衙、县学、玉泉庵均在附近,也是一方聚人之地。”

  关于弦歌,写下《重题八咏》的王柏在《冽井》中也提到了:

  冽彼井泉,莲华其号。

  有美一人,于焉是蹈。

  琴瑟既合,载言载笑。

  父母不允,中心悼悼。

  有冽彼泉,弦歌之东。

  所谓伊人,宛在其中……

  王柏为什么会写这首诗?相传是南宋时期有一妇女为不失贞洁而投莲花井自尽。

  莲花井是一口不缺故事的井。金慧娟还记得,小时候她在井边听一位老人讲起,很早以前的一个雪天,莲花井井亭上出现过一个大大的脚印。当年,这件事应该很轰动,因为光绪版《金华县志》记载了这起神秘事件:“光绪……十五年正月初旬,连日雪,莲花井屋上有巨人足迹。”是谁光顾了莲花井?至今还是谜。莲花井开凿于何时,史料上似乎没有明确记载。光绪版《金华县志》中提到的“戚志”是明代嘉靖年间金华文人戚雄编撰的《金华县志》,说明莲花井至少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存在了。另外,从王柏诗中也可以确定,南宋时就有莲花井。

  四眼井

  水量多大?抽了近10个小时水也没干

  与莲花井“身处”闹市不同,四眼井在江北四眼井巷与胜利街交叉口,金华市中心医院的南边。路口,“四眼井巷”四个字很显眼,只不过,这条小巷已不是原先的模样。

  四眼井的上方同样建有一个井亭,四角飞檐,整体的配色和莲花井相似,一旁还有供人休息的长椅。为了安全,四眼井被盖上木栏,透过木条间的缝隙,能看见井口的铁艺井盖。

  四眼井有四个眼,以前人们可同时放4只桶下去打水。不过,万历版《金华府志》和光绪版《金华县志》记载的这口井叫龙井,四眼井是俗名。

  今年8月初的一天,有一家人在井边游玩,小朋友的手链不小心从井盖缝隙掉了下去。明月楼社区工作人员喊来王小林师傅抽水近10个小时,井里的水也没抽完。王小林说,当天他带着水泵到现场,先用绳子和尺子测量了井深。“井深15米左右,井水离井口差不多1.5米。”当天,王小林从上午9点多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中间水泵休息过几次。“抽到水深2米左右,才把手链捞上来。”

  按照记载,四眼井的蓄水量达36立方米。附近居民说,四眼井的井址较四周地势都低,地下水往低处流,大概是这口井水源充沛的重要原因。

  1956年出生的颜世亮小时候住在原金华卫校,1981年退伍后又分到金华卫校管理户籍。在他印象中,卫校的门对着四眼井,井边每天都很热闹。“在我小时候,大家饮水、用水全靠井水和河水,有人还以挑水卖钱为生。卫校这个位置,之前是八婺女子中学。”

  1925年,一些开明人士呼吁男女教育平等,联合金华八县办了八婺女子中学,初创时期的校址在金华城里的火神殿。后来,搬到四眼井附近。金华乡土作家胡丰介绍,八婺女子中学搬到四眼井之前,那个位置是七宝寺,七宝寺的后门作为八婺女子中学其中一扇校门很出名,名叫“桃李之门”。

  光绪版《金华县志》中有对七宝寺的记载:“七宝寺,在天皇门内白鹿山,创自梁,明嘉靖二十年为有力者所占。天启三年,僧性可访其址未得。皇朝顺治九年,其徒僧纲海朗海润赎基募建,乾隆六十年,僧庆元重建。”

  四眼井见证的金华风云远不止于此。那是1861年5月,李世贤带太平军攻打金华,骁将刘政宏率领2000名士兵从通济桥进入金华城。当时,金华知县吴瑞龙领兵抵抗,因不敌太平军,溃败而逃。逃到四眼井时,被迎面而来的太平军杀死。随后,李世贤在金华成立军事指挥所,其遗址便是现在的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

  拦路井

  20世纪60年代被封,21年前重见天日

  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市区现存古井数量最多的区块是婺州古城。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威介绍,古城范围内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井有20多口。其中,最“霸道”的当属拦路井,坐落在市区八咏路和东市街交界处西侧,正好拦在八咏路中间。

  拦路井所在的位置,是金华市区黄金地段,与万佛塔公园、八咏公园都只隔着一条马路,从拦路井步行到特色饼一条街也不过一两分钟。东市街车水马龙,八咏路上人流量也不少,很多游客经过拦路井时都好奇驻足。

  拦路井原名瑞安井。瑞安井的名字来源是因为该井在瑞安坊口,但在乾隆年间更换了石栏,刻“拦路井”三字。拦路井挖掘于何时、为何拦置于路中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原金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蒋金治在《拦路井和金华古井》一文中分析,拦路井所处位置和金华古城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原先的瑞安井可能并不挡道,后因街巷改造形成现在的道路格局。

  去婺州古城仔细看过这口井的市民或许会有一个疑惑,井辘轳的石柱及立在一旁的介绍牌上,井的名字是栏路井。但是,井边的石碑上又写着拦路井。光绪版《金华县志》记载的是“拦路井”,但康熙版《金华县志》记载:“瑞安井,俗名栏路井,在东二隅。”

  拦和栏,各有说法。有学者称,水井有围栏,“栏”字代表栏杆,比如木栏、石栏。另有学者解释,“拦”是古人的智慧,拦路井的位置正是金华古城的进口处,也是八咏路的东大门,古代的八咏路是一条步行街,进口处有井挡路,把车马拒之于街外,对于街巷的管理和保护起到有效作用。目前,我市文旅部门采用的官方表述为拦路井。

  胡丰记忆中井的名称是拦路井。6岁那年的一个夏天,他和姐姐坐在箩筐里,从10公里外的乡下由人挑来城里。“过上浮桥时江水很大,我吓得双手紧紧抓住箩筐。过了上浮桥,越过古城墙,就进城了。”胡丰回忆,他们在拦路井边歇息,大人打了桶水给他洗脸,那井水冰凉,“拦路井附近还有不少店铺,都是手艺人开的”。

  91岁的陈志根就出生在拦路井附近。他的父亲是做鱼钩的手艺人,开了一家卖鱼钩的小店。陈志根记得,拦路井所在的那条街,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菜农来摆摊,卖的都是应季的新鲜蔬菜。“这个临时菜场延续了很多年。”

  20世纪60年代,拦路井曾被石板封住井盖,后又铺成路,但未被填塞。2003年11月,婺州古城八咏路东段复建,施工人员在离地面约1米处挖到了封存的拦路井。自此,拦路井重见天日。

  双眼井

  见证“四世一品”文化传承,因城市改造不见踪影

  找双眼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莲花井沿着后街一直往南走,就能看到四世一品大厦。双眼井在哪里?记者问了大厦的保安和附近几位店主,大家都摇摇头。

  早年间,双眼井位于铁岭头,大概位置是现在的四世一品大厦东南边。如今,那里是绿化带,边上就是中山路。蒋金治说,井没有被填埋,因城市改造被封在地面下。

  关于双眼井的资料极少,光绪版《金华县志》记载:“双眼井,道光志东市街商惠牌坊侧。”其位置不符,并非同一口双眼井。道光版《金华县志》中倒是有一口三泉井位于铁岭头,但光绪版《金华县志》中记载,三泉井的俗名是三眼井。或许,城区叫双眼井的古井不在少数。铁岭头是金华标志性地名,也是老金华人耳熟能详的地方。1865年1月27日,铁岭头一户黄姓人家里,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对此,黄宾虹是怎样自述的呢?他在自撰年谱中写道:“太平军南京失守……我家迁移县城之西铁岭头……即余降生之地。”

  在民间,双眼井还有一个名字是四世一品井。在金华,四世一品是一个文化印记。南宋时期,金华的王家赫赫有名,一家四世官居一品。其中,王淮当上了宰相,在金华城区的私宅被称为四世一品,而后街与中山路之间那条不足百米的小巷,也因为王淮居住于此,被称为四世一品巷。后街旧城改造后,四世一品巷和老房子没有了。不过,在原址新建的大楼取名为四世一品大厦。

  关于富贵贫贱4口井,金华人熟知的版本是富井即四眼井,因水量充沛,长年不涸,周边多开豆腐作坊,生意好;贵井即莲花井,莲花井一带商户林立,是商贸中心;贫井是双眼井,因为水量少,天旱即涸;贱井则是拦在路中央的拦路井。不过,也有人认为莲花井是富井,因为繁华,有钱人多;双眼井是贵井,出了显贵的王氏一族而得名;四眼井是贫井,以前住在周边的多是穷人;而在路中间的拦路井依然是贱井。

  当人们在井边聚集,无论是富贵之门还是贫贱之家,无论其名号如何,都因一口井而紧密相连,共同享受着那份源自井水的清凉与甘甜,也共同承载了世代相传的质朴与和谐。

  记者手记

  曾几何时,富贵贫贱4口古井是周边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清晨的第一桶水,还是夏日傍晚的丝丝凉意,都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温情。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它们或因规划需要,或因安全考量,有的曾被封存于地下。

  幸运的是,一些古井重见天日,重新融入这个城市的脉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确保市民的安全,每口井都被精心加装了井盖,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兼顾了日常安全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变迁,那些曾围绕在古井旁生活的居民,或已搬离故土,或已悄然离世,能够回忆起井边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少。他们的讲述如同珍贵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些画卷,不仅仅是关于古井的,更是关于人、时间和情感的真实记录。

  新闻链接

  莲花井:为三眼八角井,井圈外圈为平面八边形,高0.34米,内圈圆形,直径0.42米。井壁用红砂岩砌筑,井深13.5米,蓄水量32立方米。原建有歇山顶方亭,已毁,现井亭于2006年建成。1995年,莲花井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金华第一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井遗迹。

  四眼井:井深15米,蓄水量36立方米,水源丰沛,蓄水量和井窍数均为金华之冠,为金华诸井之最。关于四眼井的井深,各有说法。井旁的石碑上写的是15米,1991年《金华县志》上写着“井深3米”,《浙水遗韵》系列的分册《水墨金华》一书中记载的则是“井深10米”。

  拦路井:井圈外圈为六角形,内圈呈圆形,井圈、井栏、井床都用青石打造,井床四周筑有井沟。井深11.5米,蓄水量16立方米。

  双眼井:位于铁岭头区域,也称四世一品井,因城市改造被封在人行道下面,具体地点不详。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