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晓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1月12日,记者走进婺城区蒋堂镇许里村的裕洲家庭农场,空气中弥漫着柑橘的清香,一个个摇曳多姿的“红美人”缀满枝头。农场负责人夏红勇正与工人一起采摘,一派忙碌的景象。
“稍小点果糖度16度,大点果糖度也有12至13度,风味很不错了。”夏红勇告诉记者,今年的“红美人”成熟期偏迟一点,采摘期从11月中旬可以一直延续至春节前,预计产量在20多万斤。
裕洲家庭农场于2017年10月引入“红美人”柑橘、无核沃柑等品种,现在种植有“红美人”柑橘80多亩、无核沃柑10多亩、“玉公子”柑橘4亩多、“黄美人”柑橘3亩多。“7年来,对比着各个品种柑橘,还是‘红美人’适合婺城气候、水土条件。”夏红勇说,在这里种出的“红美人”,皮薄汁多果甜,无籽无渣,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喜爱。
“红美人”有橘中“爱马仕”之称,拥有橘、橙、柚的三种血统,也兼备了这三者各自的优点。那么,种植身份娇贵的“红美人”,农场有啥好法子?
在夏红勇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农场的柑橘大棚里,设置有“天罗地网”。顶棚搭有薄膜,遇到下雨、雪、降温天,按对应温室智能控制柜上的按键,就能自动打开避雨雪、防寒保暖;顶棚还设有遮阴网,自动感应器一旦感应到高温,就会自动打开,是应对高温的一大神器。“‘红美人’喜欢阳光,平常薄膜、遮阴网就处于打开的状态,方便它们吸收光照。”随后,他现场演示了薄膜操控。只见他手指一按按键,一张薄膜就自动收了起来,遮盖了这方天空,反之又精准地打开,收放自如。
“去年春节后,遇上冻害,有了顶上薄膜的保温,再加上冻前灌透水、冻时增温等措施,安全度过冻期;今年夏天高温,依托遮阴设施,也是顺利度过。”夏红勇介绍。
再看大棚的地下,记者看到一根根黑色喷滴灌管若隐若现,涓涓水流从喷滴灌系统末端小孔流出,直达柑橘树根部。在通道边上,还有一个“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自动感应器装置。夏红勇介绍,这套自动感应器关联到农场的数字化系统,能通过数字化屏幕、手机端反馈每栋大棚的光照、风向、二氧化碳、虫情,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数据,相当于给农场安装了智慧大脑。“无论我在哪里,只要点开手机端,就能轻松掌握每栋大棚果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安排自动喷滴灌等管理。”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挂满沉甸甸的“红美人”的柑橘树下,长着一株株羽状叶片的小草。“这是属于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生草栽培技术,这种草不与果树争水肥,干旱时保湿效果特别好。”同时,为保证“红美人”柑橘的品质,农场还坚持施用有机肥,保障土壤的肥力;采用生物防治、太阳能防虫灯、水肥发酵池等方式,为“红美人”柑橘健康成长护航。
事实上,这几年,农场每年都在发展中迭代更新。先是投入100多万元,建起300立方米冷库、800平方米分选包装车间和产品展厅,满足了柑橘储存、分选需求;后又投入100多万元,改造池塘、实施生产道路硬化和建设数字化系统。如今,夏红勇点点手机就能种柑橘,农业现代化照进现实。
近年来,婺城区在红美人种植中倡导利用数字化提升传统农业,依托智能设施大棚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对产品品质严格控制,让“红美人”色泽红艳、口味鲜甜、果肉汁多细嫩,深受市场认可。全区“红美人”柑橘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左右,年产量2300吨左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