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头发怎么全白了?”
“一开始是花白,后来两个月没去理发,发现全白了,我就干脆不染了。”
前不久,全国劳模、金华荣光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锦生带着学校少先队员看望了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这是两位老朋友之间的对话。
从1973年当乡村教师开始,徐锦生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历经五十余载矢志笃行,辛勤耕耘,在砥砺践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中国名校长的转型。这位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的痴情守望者,用自己的爱心书写了他的人生传奇。
1从乡村教师到全国劳模
徐锦生出生在浙江兰溪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高中毕业,他本想成为一名军人,但未能如愿参军。后来,他到兰溪永昌樟林小学当了一名民办老师。肯吃苦、讲奉献、负责任,在包班教学时,徐锦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村民们的一致认同。
1980年,徐锦生考进衢州师范学校。两年后,他被分配到永昌公社中心小学当了一年公办教师,并于1983年担任兰溪登胜乡中心小学校长,1987年担任兰溪永昌区教育办公室教研员。1989年,徐锦生竞聘成为兰溪实验小学第一任校长。兰溪实验小学校长岗位,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靠着一股实干精神,学校在短短几年里成了兰溪市初等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窗口,成了全国非智力因素实验教育基地。
2002年夏天,徐锦生作为优秀校长被引进到中国名校金师附小。刚到学校,他就以校为家。当时,正值五年制向六年制转变,扩班成了当务之急。学校东面是一座小山坡和一块杂地,前两任校长已经画了红线、做了规划,然而要想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繁华地段进行校园面积的扩张谈何容易。
徐锦生没有犹豫,没日没夜地跑部门,找领导,筹资金,协调资源,争取支持,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东扩工程,建起了行政大楼、教学大楼和学生公寓,建筑面积从2700平方米扩展到7200平方米,同步完成了前后教学楼连廊,添置了电脑、语音等现代教学媒体,每个教室装配了综控系统,使学校拥有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接着,又相继完成了操场、教工宿舍、地下车库的改造,并且建成了婺城小学、集团第一幼儿园,组建了金华市第一个基础教育集团。
在抓好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徐锦生切实抓好学校的软件建设,即教师的内涵发展,教师素养的提升,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他提出了“让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和“兴趣的激发、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的教学主张,“班际之间、校际之间平均分差5分不批评”等观点,以及一整套全新的备课、教学和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独树一帜。
2015年,徐锦生当选全国劳模并进京领奖。说起自己的从教感悟,他颇为感慨地总结了“五个心得”:没有对学校的热爱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身心健康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没有专业成长就没有教师的幸福;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学校的未来;没有科研就没有学校高质量发展。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质朴厚重,让人听之动容,闻之起敬。
深耕教坛五十余载,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无论是在乡村薄弱学校还是在城市知名学校,他总能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攻克难关,攀登高峰。真正赋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科学内涵。
2做痴情的教育守望者
2015年8月,徐锦生从金师附小退休之后,谢绝了外地学校的高薪聘请,不顾自己年届花甲,毅然来到荣光学校,继续自己的教育梦。
一上任,徐锦生干脆把家安在了学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荣光学校在徐锦生的带领下,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形成了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范式,为当代教学理论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在荣光学校精彩的课堂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堂语文课,可以由数学老师、科学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项目”学习的魅力与精彩。
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都从写作、科学、数学、艺术等角度查找资料、深入研究、呈现结果。比如写落花生的观察日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观察,最后形成观察日记《落花生是怎么来的》。
在观察中,孩子们了解并学会了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徐锦生说,以观察落花生为主题的课,因为有了科学、数学老师的共同参与,很难将其定义为语文课、科学课或是其他一门单独的课程。孩子们在学习中,除了有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对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多种能力的锻炼。当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多学科联合教学逐渐成为常态,语文课中有数学、科学老师共同参与一起上,不再是笑谈。
在徐锦生看来,让学生具备“项目”学习的素质,就需要广大教师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观念。
在荣光学校,不光是语文学科,科学、英语、数学……这些学科,通过“项目”学习,都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活动的项目,遵循“做中学”的原理,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或者解决特定问题过程中,主动掌握学科的知识。项目学习比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的学习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有效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
2016年,荣光学校《活动+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新探索》荣获浙江省2016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教育模式被国内20余所学校推广。他的《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和他主编的《小学项目学习指导策略研究》《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等10多部著作,以及发表的30多篇论文,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这些成果业界评价很高,影响深远。
徐锦生还一直把科技教育作为荣光学校的特色来建设。通过融合各种前沿理论与学校办学理念,并嫁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鼓励师生广泛体验,深入实践,创新驱动,形成了“人人可以创客,事事可以创客”的学校氛围。
日常工作中,徐锦生对孩子的爱是出了名的,不管在哪里,他始终对孩子倾注全部的爱。他会经常陪孩子们一起用餐,给孩子们剥鸡蛋,引导、鼓励孩子不挑食、多尝试,带头提倡节约粮食。在他的带领下,荣光学校的老师跟着“发明”了许多有爱的“荣光动作”——荣光蹲、荣光笑、荣光抱、击掌礼等。
如今,这位痴情的教育守望者,依然行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坚定而执着……
3践行教育家精神
不久前,徐锦生成为浙江省教育厅首批推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知名教育人之一,在人民网、教育部官网等众多网媒上引发关注,让人看到了一个知名校长对基础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2022年11月,婺城区政府主办、区教育局承办的婺城区素质教育推进大会在金华市荣光学校召开。大会重头戏是“致敬一个人”,并特别举办“徐锦生从教五十年教育理念研讨会”环节,众多教育大咖到场参加,致敬徐锦生老校长。
作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徐锦生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培训班”的理念,培养出省特级教师13人、省市名校长20多人、省市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50多人,为浙江省与金华市卓越教师队伍的壮大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助力。
会场上还举行了长篇报告文学《为什么是徐锦生——一位全国劳模的教育人生》的首发式,并出现了温馨感人的一幕:来自杭州、丽水、金华等地10多名特级教师集体上台,用自己感念“师傅”的一个关键词送给徐锦生,足可见其个人魅力——的确,徐校长就是他们生命中的“贵人”,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师者、可亲可近的长者。
采访徐锦生校长,让人深深感动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以爱心和热情诠释师德,在教育与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在他看来,教书的目的是育人,“人生导师”与“学业导师”同等重要,因此他始终致力于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有一个举动让所有家长和学生都倍感亲切,无论是在金师附小还是荣光学校,他和学生相遇时都击掌问好,他一路走一路和相遇的学生们击掌,这已习以为常,因此使他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永远和学生们亲密无间。
在荣光学校的长廊上,有徐锦生的一段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崭新的舞台,因而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全球化的教育。中国的年轻一代要成为全球化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做到:让来自全球的理念、知识与信息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成为有素养的中国公民。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五十余载教书育人,五十余载默默耕耘,徐锦生的教育理念,师德情操,正如冬日那一抹柔和而又不乏穿透力的阳光,直抵那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校园,温暖着每个人心灵的最深处。正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评价徐锦生:“从教五十载爱满天下,耕耘一辈子情系孩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