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18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5年婺城区文化大过年活动在金华市人民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由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婺城区文联、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共有乡镇(街道)选送的原创作品演出,文艺家协会精心策划的文艺汇演节目,以及由省、市、区三级特派员共同参与策划的婺城区文化特派员专场演出等三场表演,旨在集中展示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丰硕成果。
1
唱响乡村之美“我们的村晚”谱写幸福华章
活动启幕当天,汇演在热场节目《金蛇狂舞》《龙舞吉祥》中拉开了序幕,喜庆洋溢的表演表达了对八方来客的热烈欢迎,瞬间点燃了热闹的迎新氛围。演出共分为“红火闹婺年”“风雅之婺韵”“百村展新婺”“共期新婺至”等四个篇章,各乡镇街道选送的优秀节目传统鼓乐《老鼠娶亲》、歌曲演唱《仿生蝴蝶》,以及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原创歌曲《金当味》等轮番上场,多样艺术形式交相辉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婺派村晚,是婺城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过去一年,婺城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落实文化特派员制度,我们的“村晚”“村歌”“村运”、送戏下乡、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辐射全区201家农村文化礼堂,服务群众226.8万人次,让文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舞台之上欢歌载舞庆祝新春的同时,台下也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广场上,各类非遗美食琳琅满目、活色生香,现场还有蹴鞠、套圈、猜灯谜等精彩游戏吸引市民游客排起了长队,尽享游戏欢乐和惊喜。眼前,市民金俊玲与儿子猜对了花灯下的谜面,并兑换了相应奖品,“这些年来,婺城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欢乐的氛围确实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另一边,来自非洲索马里的男孩mahad看着玩蹴鞠的市民们既兴奋又好奇,他说:“我是浙师大留学生,来到婺城快一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婺城体验过年的感觉,表演很精彩,民俗文化氛围很浓厚,我觉得特别开心!”
对婺城钟爱有加的还有藏族小伙才旺俊美。作为刚到婺城区文旅体局工作的新婺城人,他也在工作中感受到婺城的历史文化和秀美风光。“汉年和藏年在时间、庆祝方式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但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当地人迎接新年的热情与喜悦。扎西德勒!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健康快乐。”
“从12年前举办零星几台晚会的‘盆景’,到如今村民们自导自演上百场活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晚会成了婺城文化过年的‘风景’,也是近年来婺城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华丽转变。”婺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营造蛇年新春浓厚氛围,婺城区共策划“我们的村晚”文化大过年活动268场,截至目前已经举办38场,惠及全区275个村社。
2
文艺家们出大招精彩表演彰显文化自信
歌声悠扬,舞影翩翩……1月18日上午,婺城区文艺家协会专场演出也如火如荼地举行,由区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选送的独唱、二胡演奏、群舞以及婺剧、道情等节目轮番上演,为市民游客送上了一场丰富的“文艺大餐”。据了解,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一次文艺惠民活动,更是文艺家协会的成果展示。
现场,由欢乐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只此三两·香茗》节目,是由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柳毅创编的,该节目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婺州举岩茶冲泡时在杯间旋转之姿,表演者们以婉转的舞姿诠释了婺州“举岩茶”的无限风雅。
令人难忘的还有区音乐家协会带来的歌伴舞《为你而来》。演唱者翁向晴笑容满面地说,“去年,我成为杨思岭社区艺校和汉灶乡村艺校的声乐老师,家门口的艺校反响极好,这些公益课程不仅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为推动艺术普及,助力艺术乡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弦乐齐鸣中,由区戏曲家协会选送的《杨宗保招亲》同样是吸睛无数。主演张韩表示,这些年来,他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向往,全区上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当天,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区戏曲家协会选送的道情曲目《八仙送福》。“曲目说的是吉祥话,道的是祝福语,不同以往的是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良创新。为了增加舞台效果,我们四人一人一句,并加入一些互动,让演出显得更为生动活泼。”赵海琴说,2023年底,她成立了艺术团,在全区开展惠民演出100多场,为基层群众送去舞蹈、音乐、小品等诸多节目。
值得点赞的还有台下的书法家们和摄影师们。只见书法家们一字排开,埋头奋笔疾书,为市民们写春联、送福字。据悉,今年以来,区书协组织了十余支小分队走入村社,累计开展写春联送福活动20余场,每场送出春联500余对,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场还有满场跑的摄影师们,他们全程记录报道这场活动,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画面定格在相机里。
此外,在非遗展位上,还随处可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们的身影,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创意十足的设计作品,他们将自己的文创成果进行展示展销,实力圈粉了路过的市民游客,让众人感受到婺城文化的创新与魅力。
过去一年,区文联切实履行文联“团结引领、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带领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艺”心为民,开展了各艺术门类的展演展示活动,统筹推进文艺人才培养与文艺创作,不断激发创作活力。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常态化开展文化讲座、展览演出、文艺走亲、书画笔会等活动百余场,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此外,在实现基层文联全域覆盖的同时,持续引进文艺创客、文旅企业、专业团队入驻乡村,助力基层文艺繁荣发展,让“艺术乡建”出新出彩。
3
文化特派员来打call “文化大餐”点亮村民生活
在文化特派员专场中,琵琶、中阮、二胡等乐器随着富有韵律的鼓声齐奏,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喜庆的节日场景,由雅畈镇汉灶村选送的节目婺剧《闹花台》吸引了众多百姓驻足观看。其中,司鼓的正是文化特派员汪国斌。
汪国斌是金华市文化馆副馆长、市级文化特派员,派驻雅畈镇汉灶村。自入驻以来,他根据汉灶村的优势特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链接资源,于去年9月在汉灶村开展了大樟树下民乐试听会现场直播,浏览量达到了100万余人次,去年10月,连续3天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获得村民游客好评。
随后,竹马乡方下店村和乾西乡栅川村共同带来的广场舞《门球马灯》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据悉,方下店村体育文化特色明显,拥有国内最大的室内门球场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分社运营中心主任、省级特派员徐贤飞在竹马乡方下店村策划了门球家园项目,以门球赛事赋能乡村,累计举办金华市门球邀请赛、竹马乡门球PK赛等12场,吸引了周边县(市、区)门球参赛选手3600余人,同时在金华市门球协会的帮助下,举办门球公开课,吸引有打门球需求的村民前来学习。
2024年5月以来,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一大批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和文化特长的文化人才奔赴全省各地,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建设。婺城区共有18名文化特派员,其中省级特派员1人,市级特派员5人,区级特派员12人,他们活跃在18个乡镇(街道),充分施展各自的专业特长,通过“摸需求”“送服务”“种文化”“立品牌”,推动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的文化使命。
自去年文化特派员入驻以来,婺城区全区累计开展文化活动867场次,文化活动质量提升、数量增多,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据悉,区级文化特派员汪胜积极对接婺城区图书馆,精选内容丰富的图书送往山区乡镇箬阳乡琴坛村,并挂牌成立“图书流通站”,让村民、游客能阅读更多种类的图书;区级文化特派员邵玉婷链接文艺资源,推动“杨思岭社区艺校”在城中街道落地,艺校开设了书法、摄影、舞蹈、戏曲等文艺课程,让优质的文化服务下沉至社区,让居民享受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在琅琊镇泉口村,市级文化特派员张赛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设计学院专业优势资源,打造“窑望未来”铁店窑文化品牌,组织师生文化服务团队进行文创设计、数字展示设计等项目,并入村开展文化研学系列活动,在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为村民创收。还有市级文化特派员应希立在安地镇杨垅村的“畲彩民族村”重塑,市级文化特派员余美娜在长山卢家村启动色彩主题文化旅游……文化特派员以文艺的力量为婺城的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了,让我们爱好文艺的居民能更好的参与文化活动。”群舞《雪域欢歌》的表演者,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居民黄群说,文化特派员入驻后,在社区组织了阅读会、送春联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活动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婺城作家苏洪生说:“文化特派员如同乡村的文化使者,携文化的温暖,把精神富足送进了乡村的家园。”
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为婺城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也成为加快婺城人文乡村建设,助力“千万工程”的牵引性抓手和基础性支撑。半年多以来,文化特派员们将各地文化特色与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开展了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体验。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各显“神通”,为婺城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