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婷文)俗话说“无糕不成年”。春节期间,传统糕类加工作坊热闹起来,散发着香甜气息的发糕,成为街头巷尾不可缺席的年味“主角”。在金华方高食品加工坊,前来购买发糕的客人们排起了长队。
坊内,糕点师傅们正在精心制作发糕。在工坊院子的空地上,放置着几个四方的石缸,发糕的原材料粳米和糯米在此浸泡一周后,再用墙边的机器磨米浆、压浆控水。经过处理的米浆会被转移至旁边小房间里的搅拌机继续加工,先加入白糖和少许开水进行一轮搅拌,待完全搅匀,再加入酵母、小米、猪肉等再次搅拌。
“我们使用的都是精选过的山东粽叶,不仅叶边上没有毛刺,而且质地更软更薄,能够与发糕更贴合。”工人陈玉云站在蒸屉旁,一边往模具中铺上粽叶一边说道。陈玉云是个经验丰富的“发糕专家”,他介绍,“在模具中铺好的粽叶还需要二次修剪,不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也是预防包装好的发糕会因粽叶的不平整产生漏气情况。”
在铺好粽叶的模具中倒入混合好的米浆,这一步骤被称作“舀粉”,“舀粉”之后便是分两次的发酵(也称作“拉酵”),第一次三四十分钟,第二次则是二三十分钟,然后只要再蒸上四十分钟,软糯香甜的发糕就新鲜出炉了。待发糕冷却后,工人们会利用机器进行真空包装,并“上气”进行高温杀菌。
“最近一直在忙着制作、发货,但即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方高食品加工坊负责人方根木告诉记者,目前发糕的制作流程还采用传统手工方式,未来将尝试用机器完成部分步骤,减轻人工压力,提高发糕产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