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真挚、情感四溢,看完信的那一刻,我真的很受触动。我把这十页手写信读给老师们听,大家不觉眼眶泛红。”今年春节前夕,学生和老师们都已放假回家,在学校会议室,拿起去年教师节收到的这封信,金师附小党总支书记、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打开了话匣子。
这封信来自该校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信中称孩子患有注意力缺陷。“尊敬的俞校长……您说,孩子一旦吃药,这个孩子就完了。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湿润了……在幼儿园,老师不止一次建议我去杭州就诊……”从为孩子入学惴惴不安到全然相信和感激学校,信中说,她在金师附小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也实现了家长自身的成长。
“一个好校长带着一群好老师会产生教育的力量。”这句话,俞正强记在心,念在口,遵在行。
从事小学教育已有39年,他秉持一名共产党员的育人初心,成就了一批孩子和老师,也用实践和理念影响了教育界。他的《种子课》系列专著,成为全国各地教师研读的教学宝典。而他本人先后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教育2022年度新闻人物、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
对俞正强来说,收到学生或家长的感谢信,不算罕见。这十页饱含真情、如琢如磨的文字,更加坚定了他这辈子的教育信念:做好一名老师,当好一名校长。
让孩子保持努力,保持善良
2016年,当几乎所有学校都实行三好学生评选的时候,俞正强实施了新荣誉办法,将评选制改为模范学生的达标制,且不设具体名额。
当一个班出现30位“模范学生”,被家长质疑“没有含金量”时,俞正强只是笑着解释,并通过孩子实质性的进步让家长转为大力支持。
“教育是扬其所长,不同的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优秀,成为最好的自己。”多年过去,实践证明,这套新荣誉评选办法,让教师从守在终点的裁判者变为陪孩子长跑的支持者,用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位孩子。
这是俞正强对多年来如何做对教育这一追问的回答。
“唯分数论,让孩子们失去了发展个性。对一个孩子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在经年累月的思索中,他将教书育人的内涵剖析为让孩子保持努力,保持善良,以心的善良与行的努力作为小学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基点,建立起了学校育人的价值基础。
他提出了“儿童德育始于行”的育人模式,带领全体老师建设了以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为核心的校本育人课程体系,将育人工作纵向分解为六年,横向分解为行为、动力、活动、评价四个领域,由此设计了《十会课程》《十能课程》《活动课程》《报告课程》四门育人校本课程,成为浙江省幼小衔接与特殊儿童教育典型案例,已在6个省份应用。
这一创造性的育人体系,形成了“行为、习惯、能力、能量”的育人逻辑线,解决了课间圈养、校园霸凌、居家厌学等现实校园问题。目前,该校老师普遍反映,学校一到六年级越来越少躺平的孩子,不论成绩优劣,均保持足够的上进心,校园氛围活泼阳光、积极向上。
正如这位家长在感谢信中肯定道,“从新生家长高质量的讲座到‘十会’成长的课程概念,从报到的仪式感到学长学姐带着孩子逛校园,这所学校都让我感到欣喜”。
让课堂充满趣味,充满希望
聊天中,俞正强兴奋地告诉记者,寒假期间一批山东的老师正在组织研读他的《种子课3.0》。
“老师没有把课上对,学生课上没有学懂弄通,为了强化记忆和练习,作业自然就多了。上课一定要给孩子乐趣,孩子们才能主动学,学得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俞正强的课作业少,学生成绩好。
多年来,他保持着对数学教学的全身心热爱,提出了“把课上对”的“种子课”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他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主张整理成《种子课1.0》《种子课2.0》《种子课3.0》出版,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一线教学经验范本。
俞正强名声在外,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功劳来自《种子课》系列专著。教育大家顾明远先生亲自为其作序,在序言中肯定种子课的探索为中国的素质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师不需要做到十分好,有一分好,孩子就有一分的改变。”现如今,俞正强的这一系列专著,已经成为不少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案头书,相关理念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学科。
“我一直有个想法,想培训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数学。很多家长有能力、有精力去做这件事,只是方法没找对。”俞正强给学生上课时,常邀请家长听课,向家长普及“对的数学学习”,面向未来,他又提出了家校联动的另一重探索。
让老师收获信心,收获幸福
这封寄给俞正强的感谢信中,家长还提到了孩子的班主任盛老师。作为孩子的班主任,盛老师不停地引导家长坚信自己的孩子很棒,并为家长帮助孩子成长提出具体的建议,这令家长满怀感激。
信中还写道,当与盛老师打电话,谈到其他注意力缺陷孩子的故事时,两人双双哽咽,“这里面有动情,更多的是感动,还有感恩。多么幸运,我的孩子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
盛老师是金师附小众多优秀教师中的一员。在俞正强传、帮、带作用下,校园内外,逐渐成长涌现出了一批教育的中坚力量。
“我这辈子做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很多老师相信,育人这件事可以真真实实地做起来。”
俞正强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阶段》,为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提供了视角,并参与了多校的师资培养,被聘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外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明远书院研究员等。
“提升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愿意好好教书,并且有方法把书教好。”这是俞正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教师们的期待。
去年,俞正强当选为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邀赴北京接受表彰,是浙江省唯一入选教师代表,这是对俞正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重要肯定。
俞正强表示,要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孩子喜欢、向往乃至长大后留恋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进步,每个孩子都能扬其所长,拥有各自美好的未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