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走进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只见道路两旁各家院落里,一树树一丛丛山茶花傲然绽放,桃红粉红,浪漫缤纷。在村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钱瑞华正与村干部们讨论着今年茶花活动的相关事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好不热烈。
每年3月,下张家村都会举办一场茶花盛会,自2010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5届。过去几年,受到大环境影响,村里的茶花产业发展受阻,如何乘着经济复苏的东风带领全村走出困境,成了这位老支书最放心不下的事情。迎着寒风,他们合力栽下一树树希望,如今春风已至,繁花初绽……
回望来时路大浪淘沙始得金
1976年,从部队退伍的钱瑞华成为了下张家村的党支部书记。转眼走过五十载年华,回望来时路,奋斗历程犹历历在目。“记得刚回到村里时,村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打出租车的时候,司机一听是去下张家的,很多都不愿意载客!”这样落败的场景,让不服输的钱瑞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改变现状,“一定要让大家都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张家村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远高于种地的打工收入,让他们一度放弃了打理田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看着荒芜的土地,钱瑞华感到阵阵心痛,田野不能够任由野草侵占,乡村不应该成为失落的家园。
他要改变这一切。于是,他像愚公一样站了出来,积极组织村民回村,尝试着种植水稻以及大麦、茉莉花、芦荟等作物,一开始满怀希望,却一次次都失败了。钱瑞华不想就这样放弃,便决定走出去,看看能否寻求到新机遇。在广州的一个文明乡镇,他第一次了解到花卉种植产业。“我头一回看到这么大面积的花卉种植,当时就想能不能在村里尝试。”金华也有特色的茶花,于是钱瑞华就萌生了回下张家村种植茶花的想法。
1985年,为了不让村民们再次失望,钱瑞华决定自己先行先试,种了半亩地的茶花,最终赚到了五六千元钱。这笔钱,在当年可不是小数目。看到种植茶花前景可期,越来越多村民跟着他种起了茶花。仅过去几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下张家村就从原来的负债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
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勤劳的村民,也渐渐地向阳开花,日子越过越美。
一朵金茶花富了下张家
在钱瑞华的带领下,下张家村的茶花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技术也日渐成熟。1993年,竹马乡被授予“中国茶花之乡”;2003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是在这一年,在钱瑞华和村两委的积极推动下,国际茶花物种园正式在下张家村落成,第十六届国际茶花节在下张家村举办。2008年,下张家村全村村民存款总额达到1亿元,从“万元村”晋级为“亿元村”。
下张家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村支书钱瑞华的呕心沥血。尤其是国际茶花物种园的建设,也是得益于钱瑞华的独到眼光。“当时全国都没有,我们如果能建成,必定引起轰动效应。”为了让茶花这个小本经营的生意能尽快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钱瑞华认为,必须要打响下张家村的茶花品牌。
建好茶花物种园、坚持举办茶花推介活动……一个个扎实的举措,不断提升下张家村的茶花知名度。一朵金茶花,真正从国内市场迈向了国际市场,也带动了全市茶花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眼下,国际茶花物种园也迎来了最美的绽放季。“最近一段时间来我们村里看茶花的游客,真的蛮多的!”小小村庄,人口不多,但却热闹得很,钱瑞华说,只要天气放晴,就会有游客结伴前来游玩,最受欢迎的就是茶花物种园。据统计,该物种园汇集了217个山茶花物种,占世界上已经发现、定名的山茶物种总数的80%。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杂交培育出1000多个茶花品种。
未来乡村绽放新容颜
下张家村仅有980多人,但得益于村里的产业和环境,这里的年轻人鲜少外出务工。一走进村口,便能感受到和美乡村的独特气质,宽敞的道路两旁,家家户户住新房,门前一个小院子,院里花草繁盛,茶花摇曳生姿,承载着许多人关于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下张家村共同富裕的最直观体现,就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提升上。近年来,对标未来乡村建设要求,村里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驿站等阵地,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退役军人之家等便民惠民场所,同时,搭载网格数字化场景应用,开启了“数智乡村”新图景,真正实现了幸福生活一屏掌控、全村治理一键智达、村民健康一图感知。
趁着最近放晴,村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20户新房也加快了进度。“从2008年起,我们村就开始拆旧房建新房,到了2013年,村里就已经没有旧房子了。”对于村庄规划,钱瑞华思想超前、眼光长远,但十多年过去了,一些人口众多的家庭又有了新需求,于是他又积极带领村两委为这些家庭争取建房指标,帮大家解决好实际困难。
后记
一件事情,坚持做50年,会有怎样的收获?钱瑞华用最珍贵的50年,证明了自己的正确选择。他带领村民深耕茶花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做精做细,让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力。走在下张家村宽敞的大路上,迎着这欣欣向荣的蓬勃春景,这位耄耋之年的村支书脚步依然矫健。未来更加富裕和谐的美好生活,他还想和村民们一起靠双手续写。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