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金华山茶科技焕新再争艳

2025-04-02 08:46:4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何思涵 文/摄

  竹马乡政府供图

  

  婺城区竹马乡有“中国茶花之乡”之称,茶花品种近1300个,年产值超2亿元,茶花产业已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金华市茶花种植面积2万余亩,花木年销售额超30亿元。近年来,金华的茶花从业者从自主选育品种、创新产品形态、拓展产业链条入手,让这朵市花开得更艳。

  “小花”说茶花

  “小花,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迪克富华这一品种。”在刚结束不久的婺城区竹马乡茶花文化交流周上,AI互动数字人“小花”成为现场“顶流”。当观众问及各个不同品种的茶花特性时,这名“数字专家”即刻进行专业解答。

  闻着花香,走进花乡,自南宋时期人工栽培茶花以来,八婺大地便与“花事”结下不解之缘。每年3月,婺城更是用茶花盛宴许下“春日之约”,从种植到销售,从品牌到文化,从线下到云上,尽显这朵茶花的独特魅力。

  茶花之问

  同质化困局怎么破?

  “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阳春三月,婺城区东方红林场琅琊林区茶花种植基地内,数百亩山茶竞相绽放。六角大红、十八学士、金盘荔枝……各色珍品层叠交错,馥郁芬芳凝结春意。

  基地负责人程燕穿梭于花丛间。“盛花期一到,采摘、运输、深加工必须同步推进。”

  金华茶花自古名品迭出,得益于浙中丘陵盆地肥沃的红壤土与温润气候,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南宋。20世纪70年代末,金华茶花产业乘势而起,凭借规模与品质一度领跑全国。然而,守着“先天优势”的金华茶花近年遇到了发展瓶颈。

  “过去10年,茶花品种虽丰富,但市场始终停留在卖苗、卖花阶段,附加值太低。”程燕坦言。2009年入行时,她主要从事茶花种植与展销。但市场饱和与产品同质化很快让这股茶花热冷却下来,产业面临增产不增收的转型之痛。当一朵茶花的观赏价值开发触顶,如何拓展新场景、吸引新消费群体,这道必答题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

  茶花之变

  跳出“一亩三分地”

  在“中国茶花之乡”竹马,越来越多年轻花农意识到,产业不能困守“一亩三分地”,需要变革品种、渠道,还有产品形态。

  在竹马乡品艺园林苗圃,花农董日红手持园艺剪精心雕琢茶花盆景。这几年,他专心研究小而精、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茶花盆栽,从传统茶花地栽模式转向微型盆栽赛道。

  “现代消费趋向精致化、场景化,我们要让茶花走进都市阳台。”董日红是婺城区竹马乡联民村人,从小就跟着父亲“泡”在茶花田里,对茶花有着深厚感情。今年的茶花文化交流周,他精选了一批小株茶花参展,大受欢迎。

  “传统的地栽茶花植株大,能应用的场景有限,从前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尝试茶花的矮小化、造型化改造。”董日红指着手机里的一张茶花照片说,通过创新应用矮化栽培技术,辅以造型设计,最新一批400盆茶花全部销售一空。

  “在培育小株茶花的同时,我还希望能不断丰富茶花品种,在保护旧品种的同时培育新品种。”除了在竹马乡拥有一个占地10余亩的苗圃,董日红还在婺城区白龙桥镇拥有100余亩茶花基地,专门用于培育新品种。其中花色红艳的“火焰”是他的得意之作。据了解,一般茶花培育新品种都是通过授粉杂交,而“火焰”属于文瓣品种,没有花粉和花蕊,只能通过芽变培育,故而极其珍贵。在今年的茶花文化交流周上,“火焰”荣获茶花精品展金奖。“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类茶花品种杂交,既要守护种质资源,更要培育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品种,让金华的茶花迭代更新,发扬光大。”

  让花香飘得更远的,还有1987年出生的“花二代”高群亮。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张家村村民,2011年退伍后返乡创业,卖起了茶花。“不能只是埋头种花,还要适应形势懂得销售。”他天天往茶花田里跑,研究怎么在田间地头开直播,让茶花“上网”,还带领年轻的苗农定期参加村里开展的栽培技术、电商创业等培训,为茶花村带来新气象。

  在高群亮的设想中,茶花还能变出更多花样:让茶花矮化、水培,从而“住进”城市高层;把茶花做成干花、永生花,制成精油、茶花皂……

  茶花之新

  “三驾马车”可齐驱

  用科技展现“破题之力”,高群亮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花农程燕的另一重身份是浙江山茶之都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与主营生产培育、展示展销业务的传统茶花产业不同的是,她开启的是一场从茶花种植到深加工的“全链革命”。

  “科技赋能不仅让种植更高效,更打开了消费市场的想象空间。”程燕说,山茶花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但由于原料稀缺,加之传统榨制工艺往往存在纯度低、营养成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山茶花的产品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既然金华是茶花的重要产地,能否利用资源优势,像大牌护肤品企业那样,对茶花进行精深加工?

  念头一旦萌芽,便在程燕心里挥之不去。

  2024年,经过一年多的意向对接,山茶之都与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聚焦食品、日护、家清等类目,按照“标准化、差异化、品牌化”进行茶花全产业链开发。

  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转化药学创制中心位于开发区秋滨街道的程华科技园,山茶之都的产品研发实验室就设在这里。面对摆满了一整面墙的茶花系列洗护用品,研究团队成员俞美萍如数家珍,“像这款润唇膏含茶花提取物,成分非常安全,直接食用都没有关系;液体皂利用茶花抗炎特性,能缓解脂溢性皮炎”。从手工皂到洗发水,主打纯天然、无添加的茶花深加工产品,茶花活性成分的深度开发成为关键。

  以洗护系列打头,山茶之都研究团队在茶花中间体如原液、纯露、精油、浓缩液的进阶应用领域开始了探索。“用什么制备提取技术才能从山茶花的花、叶、籽中提取出更多活性修护成分,我们需要不断研究试验。”在中心四楼的大型实验室里,总价值超60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给出了答案。

  “转化药学创制中心依托浙江大学药学院及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产品融合研发带来了优势。”胡一飞是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大健康产业平台负责人,也是联合研发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他拿出一盒山茶花微晶眼贴向记者展示,这是团队即将上市的新品。

  “微针技术能精准穿透角质层,让有效成分直达真皮层,将大大提升人体吸收效率。”将茶花提取物结合微针技术制成微晶眼贴,正是转化药学创制中心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成果。

  在食品领域,茶花的深加工同样取得突破。山茶之都研究团队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茶花中提取出高纯度精油和冻干粉,并推出茶花西打酒、茶花风味糕点等系列产品。

  科研根基离不开良种支撑。目前山茶之都在金华拥有500余亩种植基地,共有1500多个茶花品种10万多株。传统茶花培育周期长、效率低,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基地除了采用更加高效的温室大棚栽培和专业轻质营养土外,还引入快繁技术,通过筛选品种、扦插播种等方式,将用于精深加工的重点品种的育苗周期从3年缩短到一年半。“快繁技术可批量生产优质种苗,也降低了我们的新品研发成本。”此外,在种植基地里,程燕还开始选育香型品种,以进一步契合茶花洗护系列的产品目标。“目前茶花中有香味的品种比较少,团队一直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源,开展山茶花香气成分分析和香型品种选育,以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产业振兴离不开顶层设计。2023年,婺城区出台18条茶花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包含生产扶持、新型茶花主体和龙头企业培育、茶花职业技能培训、电商平台建设和销售、保障茶花产业用地等内容。

  目前,以下张家村为辐射中心、周边村联盟发展的“茶花争艳”产业示范带正在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在茶花文化交流周等活动辐射带动下,下张家村山茶花、方下店村杜鹃花、联民村高端造型景观苗木实现“一村一品”组团式发展。此外,婺城茶花种源核心区、茶花产业精品区、茶花科技示范园、国际山茶博览园等“两区两园”正在加紧建设,为茶花繁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在程燕的规划里,一个集产品、体验、研学等内容于一体的山茶花庄园正从图纸跃入现实。“场地已经在协商中,计划在庄园里设置茶花鲜萃提取观光工坊、山茶花科创学术交流等研学场地,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推动打造山茶花的品牌IP。”程燕表示。唯有技术、模式、品牌“三驾马车”并驱,才能让茶花经济真正常开不败。

  金华籍知名音乐人陈越的作品《山茶花》这样唱道:“山茶花虽美不娇贵,飘飘洒洒向天涯。”如今,这朵千年名花正借科技之力焕发新生,从田间到实验室,从传统苗木到高附加值产品,金华茶花的“美丽经济”在创新中愈发蓬勃。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