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静姝)“从办证指导到日常点滴关怀,感谢你始终以耐心、专业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近日,罗店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张卫星收到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写信的是残疾人王奶奶的家属。信中,家属对张卫星为王奶奶评残、申请补贴、申领辅具、进行托养等方面提供的帮助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3月31日,王奶奶顺利入住婺城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在这里,她将开启一段更贴心、更暖心的生活旅程。这看似平凡的一幕,却展现出了婺城区在残疾人托养工作上的用心与努力。
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位于罗店镇西吴联村,建筑面积达6060平方米,于202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拥有137张床位,其中80张专门用于残疾人托养。中心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运营,秉持着“托养一人、解放一家、造福一片”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辖区内16周岁以上有托养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精神(稳定期)残疾人提供优质康养服务,优先保障那些有照护需求但家庭无照料能力、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截至去年年底,中心实际入住130人,其中持证残疾人85人(重度残疾人75人),低保低边残疾人21人。
当记者走进婺城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时,温馨之感扑面而来。病房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床品整洁干净,为残疾人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文体活动室里,大家或是专注下棋,或是开心观影,脸上洋溢着笑容。用餐时间,护工们会把健康科学的配餐送到每个人手中,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据了解,在保障基本生活方面,托养中心充分体现了惠民利民的原则。以公建民营形式打造高质量康养机构,确保充足的残疾人托养床位,其中重度残疾人托养床位不少于40张。对于符合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且享受低保的人员,除收取政府发放的补贴外,不再收取其他费用,其他入托人员根据自理程度收费。
为实现有意愿入托的残疾人应托尽托,此前,婺城区残联开展了托养排查工作,以“集中托养清零”行动为突破口,为1137名符合托养条件且是低保低边家庭的残疾人建立托养需求数据库,进行多轮拉网式排摸。如城东街道智力二级残疾人小朱,专职委员得知其父母年老体弱无力照护后,迅速联系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考察,打消其父母顾虑,让小朱顺利入住。
医康养融合是托养中心的一大特色。中心通过物理治疗、心理疏导、药物干预等多种手段,帮助精神残疾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同时,中心按照星级评定标准对内部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助浴间、文体活动室等区域设施,配置文体器材和文娱设备,营造宜居宜养的氛围。此外,中心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护工参加业务轮训和岗前培训,不断提升康养服务水平。
区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残疾人“三位一体”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共富试点工作,完善残疾人居家照料、残疾人之家日间庇护、机构集中托养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做优做强残疾人托养工作,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生活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