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最火的IP形象,随着票房不断刷新纪录,不少婺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手艺人们的创作灵感也被点燃,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指尖技艺,展开了现代审美和传统技艺的尝试性创作,既为这部现象级电影送上独特的贺礼,也赋予了非遗新活力。
软陶重塑肉身传递坚韧力量
日前,“小花老师”王珺的墨染艺术工作室里热闹非凡。在非遗课堂上,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做起了哪吒软陶,随着掌心不断揉搓捏造,一个个巴掌大小,各式各样动作神态的哪吒塑陶就此诞生。
王珺是婺城传统编织技艺婺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她的工作室犹如步入手工艺乐园,映入眼帘的是用纸藤、毛线、竹篾、彩绳等材料制作的挂件、团扇、发簪、玩偶等,各类文创作品琳琅满目。
王珺介绍,软陶又被称为塑陶,是一种聚合物粘土。制作过程中,需要先把软陶搓得很软,搭好整体架构附于铁丝骨架上,再手绘表情神态,最后放进烤箱加热二十多分钟后完成塑形。
“做一个软陶大概要两个小时,要表现哪吒的不同姿态还是有难度,为让人物生动逼真,我不断尝试、改进。”王珺告诉记者,因为对手工制作的喜爱,她从2004年就开始根据动画片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而作为婺城传统编织技艺婺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也不断创新创造,其中最为“出圈”的作品就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制作的藤球。
“我们将10根环保材质的纸藤以竹编非遗技艺编织出一个藤球,大的可踢可玩,小的可做挂件、配饰。当时为赶工制造上千个藤球,临时组了流水线,也获得了众多市民游客的青睐和好评。”王珺说。
编织制造,对王珺来说是职业是爱好,也是汲取获得感、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让非遗“潮”起来,王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毫无保留地将这一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如今,王珺每个周末都会开展非遗课堂,前来报名参加的孩子无数,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当代非遗发展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制作哪吒,也是王珺对“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勇敢坚韧的精神认同。去年年底,王珺患上重症,无疑让她一度崩溃。“手术之后我已经做了多次化疗,现在就是让自己尽量地多休息。”王珺笑说,即便人生道路坎坷,我们仍有跨过艰难险阻,扬帆起航的勇气,未来她在注意身体的同时继续推出有内涵、接地气的新作品,助力传统技艺得到更好地发展传承。
漆画绘就精彩激扬年少梦想
走进汪菲扬工作室,一幅幅哪吒主题漆画十分引人注目。混天绫夺目的红,龙族水系的蓝,艳丽的线条色彩勾画着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动作,让人惊喜连连。而在她的桌案上是一罐罐颜色丰富的色漆,还有漆刮、漆刷、漆笔等工具,一应俱全。
“《哪吒2》今年特别火爆,我就想着用漆画创作电影中的人物,经过对角色的仔细研究,目前画出来还是挺满意的。”汪菲扬是“80”后青年,从小酷爱绘画,后来又拜了婺城中国漆画传承人倪建新为师,不断为传承漆画技艺贡献力量。
汪菲扬介绍,漆画历史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就有7000年的历史。它在古代发展中是一个新生画种,经过数代人的创新发展,其技法大致为涂、堆塑、磨绘、刻填、镶嵌、描绘、罩染等。在当今社会,既是艺术品,也是实用装饰品。漆画和国画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用光滑的版面上完成,在使用有色漆绘画后,等到其完全干燥,画作坚固耐用,具有抗热力、抗酸力,且不怕潮、可冲洗,打磨推光后能发出美丽的光泽。
精致的画作令人目光流连,作品一经发布便受到许多影迷的点赞。值得一提的是,汪菲扬本人也有着与哪吒一样的冲劲。“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乾坤”……汪菲扬坦言,电影中一句句经典台词给了她不小的震撼,这何尝不是自己生活的写照。
回顾汪菲扬的前半生,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她学画,专科专业是动画管理,工作以后她却仍然坚持所爱,积极精进画技,最终报考了中国美术学院,进一步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些年来,她不断挥动画笔,创作无数佳作,今年1月,其作品《盛事茶花》入选了金华市首届民间工艺双年展,受到业内好评不断。
“自由是否存在边界,‘试试’是哪吒的答案,也是我的答案。”汪菲扬说,流动的线条和明媚的色彩依然是她最忠实的伙伴,接下来,她会进一步将国画和漆画融合在一起,不断精进创新,为梦想而战。
婺窑出圈出彩邂逅国潮非遗
“神还原!哪吒从电影走进了现实。”“浴火重生,烧出来的瓷器真的很惊艳。”……最近一段时间,在白沙瓷工作室的抖音账号下,不少网友为瓷器哪吒的制作视频激情点赞。记者在工作室内看到,温暖的灯光下,一系列瓷器散发温润的光,哪吒、敖丙、申公豹等一系列人物一应俱全,或是昂首歪嘴,或是负手颦眉,皆是生动形象,神态逼真。
据了解,白沙瓷工作室在琅琊镇仓里村,于去年春天成立,距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铁店古窑址”不远。负责人是以吴金萍为主的一群80、90后的陶艺新人,她们凭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手艺,目前工作室主要制作日用陶瓷制品、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等。
“从一抔泥土到成熟的瓷器,要做好初步塑形、精细雕琢、晾干成型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注力。”吴金萍向记者介绍,开始做哪吒主题泥塑源于孩子对电影的喜爱,为了专门做好这系列作品,她们前后看了三次电影,仔细研究人物的形象特征,而一件成熟的泥塑作品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当第一件哪吒主题的瓷器破窑而出的时候,我心中的获得感与成就感爆棚!这也是我们探索当代经典IP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吴金萍笑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吴金萍就为亚运会创作了铁店窑亚运吉祥物创意摆件陶瓷作品,并受到了央视的报道采访。工作室成立以来,吴金萍和姐妹们一边做陶瓷,一边学习直播运营,她们不断发挥团队的创意和想象力,不仅进一步宣传发扬铁店窑文化,也收获了粉丝无数。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成熟运用抖音等直播平台,不仅打开了工作室的知名度,也有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这个村,吸引了越来越多姐妹加入学习铁店窑制作技艺,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吴金萍说,这段时间,除了烧制主题瓷器之外,她们团队还在工作室门口创作了哪吒主题墙绘,少年版的哪吒手持火尖枪、神情冷峻,幼年体态的魔童单手插兜、狂傲不羁,还有憨态可掬的太乙真人、美艳魅惑的熬闰等角色让人挪不开眼……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犹如从银幕燃至现实,碰撞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吸引不少市民打卡拍照的同时,也为这个坐落在白沙溪畔的村庄增添了不少色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