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婺城区东方红林场琅琊林区一派繁忙的生产建设景象。繁育种苗、施工路基、修筑小桥、安装路灯、搭设喷滴灌设施、建设临水茶室……每一个场景都朝气蓬勃,每一片林海都生机勃勃。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造型别致的门头、曲折迂回的栈桥、古色古香的听风廊连同形如一朵巨大茶花的山茶种质资源基地等各处节点,构成一幅现代国有林场的美丽画卷。
从一个由于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发展一度受到影响的传统国有林场,到一个主责主业过硬、林区建设一流、带动共同富裕的现代国有林场,婺城区东方红林场悄然发生着蝶变,改革步伐越走越坚定。
毋庸置疑,变化源于改革,动力源于改革。近年来,婺城区凝聚改革共识,强化改革使命,努力在改革深水区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在林场改革方面,全面深化东方红林场创新驱动,持续激活内生改革动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开展试点林场建设工作。通过“1+3”改革工作体系,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油茶良种育苗保障基地,致力于建成以种质资源保护为特色,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国有林场。
强化主责主业。在改革发展中,东方红林场始终把林木良种生产繁育作为首要任务,深耕林木种质“宝库”,为国家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林场现有经营面积7751亩,良种基地面积1280亩,保存种质资源2459份。加上正在建设的金华市国家山茶花种质资源库,该资源库建成后,整个林场将实现保存种质资源近4000份。其中,林场的油茶、薄壳山核桃、山核桃、油桐、乌桕资源保存数量位居国内前列。林场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累计选育经济林良种26个。
坚持改革创新。东方红林场不等不靠,致力通过发展观光休闲游、森林旅游、研学游等林业产业,让周边村及村民端起“绿色碗”,吃上“生态饭”,助力共同富裕,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待婺城区东方红林场琅琊林区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后,市民朋友、摄影爱好者来林场,可赏樱花、看桐花、观乌桕,也可仰望湿地松之高、闻山茶之芬芳,还可骑行绿道、登观景塔一览全景,更可在油茶油桐展览馆了解油茶油桐的前世今生。
诞生于1960年的婺城区东方红林场,历经65载春秋风雨洗礼。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65年不过是弹指一瞬,但是对于一株树木、一片森林、一种生产方式来说,却是革故鼎新、脱胎换骨的划时代转型变革。尤其是林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创新要效益,增强发展动力,提升林业产能,推动周边村及村民增产增收、共同富裕,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鲜活样本。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