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塔石乡上阳村,众山合围之处,一片近180亩的浙贝母连片基地首次获得丰收,近60位村民忙碌地收获浙贝母;在塔石乡群乐一村,硕大饱满的浙贝母让种植户喜上眉梢;在长山乡桐思岭村,50亩浙贝母、元胡等中药材迎来收获时刻,经济效益可观;在琅琊镇杨塘背村,“稻药轮作”模式种植的100多亩元胡也迎来了采收……放眼婺城沃野,中药材采收的忙碌场景随处可见,中药材种植热潮在涌动。
中药材产业既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又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千金方”。婺城区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金衢盆地腹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近年来,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可圈可点,金佛手、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三叶青、玳玳等中药材种植成效明显。尤其是去年底,组团赴磐安县考察学习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经验,加强双方合作交流,推进全区中药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扩面提质做活产业。产业规模是产业发展根基所在,产业质量关系着产业竞争力。婺城区从“扩大种植面积、挖掘药材资源、招引中药企业”方面着手,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扩面提质。今年以来,群众种植中药材热情高涨,全区新增种植中药材1050亩,累计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000亩,迈出了让一株“小草”成为富民产业的关键步伐。
延链补链育强产业。延链决定着产业链的长度,补链决定着产业链的韧性。位于婺城区东方红林场的金手宝佛手种植基地,是国内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栽无公害金佛手种植示范基地。基地产出的金佛手通过企业生产线被“吃干榨尽”、全果开发,从休闲食品、茶饮、酒饮到调料、日化品,应用于40多种佛手单品中,让消费者认识到金佛手的“多面性”。
“中药材+”赋能产业。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不能仅靠产业自身“单兵突进”。婺城区将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健康产业相结合,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位于塔石乡的百善百草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种植、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每年吸引大量学生、游客前来参观、体验,2024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产值突破1000万元。
眼下,婺城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势头正旺。不过,全区中药材产业基础不强、底子不厚、全面布局较晚等短板突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只有牢固树立对标先进意识,持续强化从种质繁育、政策扶持到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的全链条发展,中药材产业才能不断提质增效,不断焕发出强劲动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