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晨凯)在传统金华火腿以高温晾晒、高盐腌制为主的产业格局中,金华市味邦食品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低温发酵技术,开辟出一条“减盐提质”的新路径,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标杆。公司创始人周晓华,从进口火腿经销商转型为工艺革新者,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卖火腿”到“造火腿”的跨越。
低温发酵破解高盐难题
2013年,周晓华在义乌经营进口火腿生意时发现,西班牙、意大利生食火腿因低盐柔嫩备受高端市场青睐,而传统金华火腿因依赖高温暴晒、高盐防腐的工艺,含盐量高达12%-15%,难以直接生食。“守着‘火腿之乡’的资源,却只能做烹饪配料,太可惜了。”2014年,他创立味邦食品,投入数千万元引进欧洲低温发酵设备,将金华火腿的发酵温度从35℃以上降至5℃-20℃恒温环境,通过精准控湿控温,将含盐量降至9%以下,突破生食门槛。
如今,在味邦的生产车间内,火腿的蜕变正在悄然发生——传统工艺需通过大量盐分防腐和高温脱水,而味邦采用低温慢发酵技术,让火腿在5℃-20℃环境中经历10个月以上自然熟成。周晓华解释:“低温环境抑制有害菌的同时,能激活更多风味酶,盐分只需传统工艺的六成,就能达到更优的保鲜和风味效果。”经浙江省食品检测研究院验证,味邦火腿亚硝酸盐残留量低于国标60%,蛋白质含量提升18%,成功通过“生食安全标准”认证。
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表达
在保留金华火腿“非遗”腌制、修胚等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味邦创新融合欧洲工艺:采用自动控湿系统替代露天晾晒。这种改良既解决了传统火腿受天气制约、品质不稳定的痛点,又保留了特有的“金华风味”。目前,企业已建成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条,成为金华市级仅有的两家具备现代化生产条件的火腿企业之一。
然而,味邦在生食工艺取得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产业链完整性的挑战。当前,味邦生吃火腿的切割工厂位于广东,单日切片量虽可达千份以上,但切割环节的外流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且难以保障产品新鲜度。为此,味邦正推动切割工艺向婺城本土转移,计划投资建设智能化切片车间,并联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开设“火腿加工技艺专班”,系统培养工艺人才。
据周晓华透露,一名合格的生食火腿切肉工需经过2-3个月的专业训练,需掌握薄切技术、纹理识别与卫生管控等核心技能。未来三年,企业计划在婺城培训超过200名技术工人,并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开发标准化课程,将人才培养纳入金华火腿非遗传承体系,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强化产业根基。这一举措预计可降低物流成本30%,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健康需求催生新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低盐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味邦的“生吃级”火腿迅速打开新赛道。其独有的低温控盐技术成功让消费者买单,在淘宝、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味邦的火腿销售额常年占据排行榜前三名。更令人欣喜的是,工艺革新正带动产业链升级——味邦与本地多家养殖场签订协议,要求延长生猪养殖周期,推动农户增收20%以上。
“用科技让传统火腿‘轻盐不减味’,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周晓华表示,未来将研发含盐量低于5%的“轻盐火腿”,并拓展火腿佐酒、火腿奶酪拼盘等消费场景,让百年技艺焕发现代生机。
从高盐腌制的农耕智慧,到低温发酵的工业革命,金华火腿的蜕变印证了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并非对立,而是螺旋上升的共生体。味邦的实践表明,唯有以技术创新重塑产品价值,以集群协作放大产业势能,以文化赋能激活消费认同,方能将“老字号”转化为“新国潮”。当一只只减盐不减味的生食火腿走向全球餐桌,金华的“火腿经济学”正书写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黄金篇章。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