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奋不顾身的一跳,是我们婺城人的骄傲”“看得我热泪盈眶,为郑大哥点赞”……连日来,婺城区白龙桥镇郑阳村村民郑志军勇敢一跳,跃入5米深潭救人的视频令不少网友动容,纷纷留言点赞。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称赞金华再现“孟祥斌”式救人英雄。
郑志军是我们身边的平凡好人,却在危难时刻创造不平凡。在婺城,无数普通劳动者用挺身而出的勇气、守望相助的温情、凡人微光的传递,汇聚成婺城主城崛起的精神力量。
一
好人文化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着当代中国精神。新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下,“好人”这个闪光的词汇,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
婺城是一座文脉悠远、崇德向善的千年古城,也是风清气正、暖流涌动的文明之城。近年来,婺城区厚植“婺城好人”土壤,多角度搭建“好人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推动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触发精神文明建设的“蝴蝶效应”。
5月12日23时30分许,一则关于抢救高铁急性心梗乘客的新闻在CCTV13《24小时》播出,事情发生在金华站,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5月10日傍晚,G2109次列车离开义乌站,朝金华站出发,列车开动后没多久,一名老人突发心梗,情况急转直下,很快就失去了意识。乘务员立即通过广播紧急寻医。正在车上的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钟鸣听到广播后,第一时间冲至老人身旁实施心肺复苏。在乘务员、乘警的紧密配合下,抢救“生命通道”迅速打通,为后续120急救争取了黄金时间。经及时救治,老人恢复心跳,感动地连声道谢:“太幸运了!金华人好,浙江人好!”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连日来,婺城大地持续上演感人事件:婺城村民郑志军纵身一跃;婺城“包子男孩”与交警之间的双向奔赴;金华市环城二小与四川道孚县银恩一村小学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婺城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城市处处涌动着的凡人善举,善意与美好在这里生根发芽,滋养着每一颗向往温暖的心。
近年来,婺城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营造“好人”文化,不断激活文明细胞、打造文明标杆,努力开创共建共享文明工作新局面。“好人现象”以满天繁星之势托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画出前行的最大“同心圆”。
截至目前,婺城已涌现出5名中国好人、37名浙江好人、135名金华好人,1名全国道德模范、2名省级道德模范、11名市级道德模范。无论是获奖等级还是获奖人数,婺城均在金华全市名列前茅。这组鲜活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好人之城”的精神魅力。越来越多的好人让“小城大爱”的城市品格愈加彰显。
二
时代的进步需要深入人心的道德力量来引领,“好人文化”就是这个时代平凡、朴素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深沉、持久的力量。“婺城好人”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好人群体,是一片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
好人文化,是真善美的力量。“到我家免费领包子,每人100个。”最近,婺城“包子男孩”周子骞的一句纯真童言火爆网络。几天前的晚高峰,一场暴雨突然袭来,金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婺城大队江北中队警员申益杰在执勤时,遇到没带雨具、冒雨奔跑的周子骞,于是立即到岗亭内找来一件雨衣给他穿上。告别前,周子骞让他们到家里的包子铺免费领包子,次日清晨,还拎着一大袋热腾腾的包子到岗亭感谢他们。真善美是人们永恒的价值追求,交警为周子骞披上的雨衣,是暴雨中闪烁着的温情;周子骞递出的包子,是孩童的纯真承诺,是童心里最美的回馈。好人的故事,让“真善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一个个身边的具体可感的小事,汇聚成动人心弦的力量,滋养着社会的精神土壤。
好人文化,是照亮他人的光。在婺城这座温暖的城市里,好人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王亮在危急时刻仅用2分钟就成功挽救了一家四口的生命,被誉为“教科书式的救援”;28年间,“金华好人”刘世玉通过希望工程资助20多名丽水的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累计捐款超100万元;“中国好人”宋园春热心公益事业,退休11年来,先后参与各类调解2600余场次;保洁员施美仙拾金不昧,归还20多万元财物……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好人,就像一盏盏明灯、一束束光亮,每一次伸出的援手、每一个温暖的举动,都在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照亮他人,也照亮整座城市的前行之路。
好人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崛起、经济数据的增长,更在于文化底蕴与精神品格的塑造。今年是金华雷锋事迹馆成立15周年,5月8日,婺城区白龙桥镇金奥社区学雷锋事迹展馆开馆,该馆是“雷锋老人”曹荣安老人捐赠雷锋主题藏品创办的第29个雷锋事迹展馆,也是金华市区首个社区学雷锋事迹展馆。“雷锋老人”曹荣安四十余载如一日传播雷锋精神,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座城的传承,好人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好人文化”塑造出婺城独特的人文气质,让城市拥有了精神辨识度,这种源于道德的力量,正转化为吸引人才、凝聚民心的强大磁场,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
三
一个人做好事是动人的个例,一群人传递善意则凝聚成温暖的文明现象。在婺城,越来越多普通人用行动书写着“好人文化”的生动篇章,让向善向美的力量在城市肌理中澎湃生长。
礼遇身边好人。郑志军英勇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婺城“好人帮帮团”、市民与志愿者代表纷纷带着鲜花、水果等慰问品登门看望。中国好人曹荣安更带来一份特殊礼物:一等功臣孟祥斌画像与“雷锋奖牌”,这份跨越时空的善意传递,让“好人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光。人好亦是软实力,好人如炬聚流量。婺城正以创新方式讲好新时代好人故事,通过系列礼遇活动让“德者有得”成为鲜明价值导向,让文明新风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营造向善氛围。“山山家”王平坚持公益近20年,从捐赠面包到成立学雷锋小分队,从个人善举到群体行动的转变,正是凡人善举汇聚成文明力量的生动体现,让婺城这座城市充满温暖和希望。如今,各类道德模范、行业最美、婺城好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榜样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全民的道德追求、道德行为,明月街童歌面馆的“一碗爱心面”,罗店麸居面包给环卫工人提供“共享面包”……“学模范、做好人”已成为婺城人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生活中践行善举,让崇德向善的文明之花在婺州大地处处绽放。
筑牢精神高地。自2007年以来,婺城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0届,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乡村振兴、文化耕耘……18载光阴,28个奖项相继设立,306位“草根明星”熠熠生辉,他们用平凡铸就伟大,以善行诠释美德,当善行成为社会风尚,城市必将因文明而更加美好,因道德而更加温暖。
好人氛围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一座温暖的城市,也必将激发更多善意举动。越来越多的婺城人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凝聚“好人之城”的生动实践,焕发出文明之光。婺城人把微光烛照和凡人善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显在平常,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在无私奉献中活得自足踏实,在“好人文化”的浸润中筑牢精神高地,为“主城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