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多维服务 精准赋能 打造助残“婺城样本”

2025-05-21 08:51:0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王静姝

  吴潮宏摄

  刘琳婕摄

  张晓君摄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在婺城,助残不是一时的热潮,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长期坚守。婺城区在就业帮扶、无障碍建设、康复托养照料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托养照料精准服务

  康复托养照料是残疾人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罗店镇西吴联村,婺城设立了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达6060平方米,于202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拥有137张床位,其中80张专门用于残疾人托养,托养床位使用率达到100%。中心致力于为辖区内16周岁以上有托养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精神(稳定期)残疾人提供优质康养服务,优先保障那些有照护需求但家庭无照料能力、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

  据了解,在保障基本生活方面,托养中心充分体现了惠民利民的原则,以公建民营形式打造高质量康养机构,确保充足的残疾人托养床位,其中重度残疾人托养床位不少于40张。对于符合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且享受低保的人员,除收取政府发放的补贴外,不再收取其他费用,其他入托人员根据自理程度收费。

  除了托养服务,婺城区在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领域同样持续发力。在市区人民东路的婺城区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中心,几名残疾人正在利用设备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扫描、设计、调试,非常方便。”一位肢体残疾人感慨道。

  作为全区首家专业辅具服务机构,该中心涵盖评定接待、展示体验、3D打印等八大功能区,提供假肢矫形器适配、辅具租赁及个性化定制等服务,主要承担婺城区乡镇(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及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全区残疾人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及配发、业务培训、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展示体验、使用指导、适应性改造等服务。

  近年来,婺城区不断完善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满足更广泛残疾人群对个性化、多元化辅具适配服务的需求,在提高辅助器具的可及性和适用性的同时,还促进了残疾人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

  2加大帮扶就业圆梦

  “这批货明天一早就要发走,你们能不能腾出时间加工?”近日,婺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接到了5万份来自义乌的日用品来料加工订单。考虑到原本承接这批订单的乾西乡残疾人之家人手不足,调配中心负责人廖亮立刻联系五公里外的竹马乡残疾人之家,调配过去2万份订单。

  据悉,婺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是全省首个县(市区)级调配平台。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中心开发劳动强度适中、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时间灵活等特点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并优化调配环节,从源头着手,省去项目中间环节和外包流程,提升劳动附加值。自2024年11月成立以来,已对接温州、台州、丽水、义乌等地的多家企业,落地以来料加工为主的辅助性就业项目15个,月产量超55万件,带动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及周边零工就业1000余人。“通过调配中心资源整合加就业安置,残疾人朋友每个月能拿到2000-3000元工资,而且给他们缴纳了社保,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廖亮说。

  一体化就业平台的搭建,解决了“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项目供给不足、培训不专业、运输不安全、结算无专人等实际问题,实现了产品、就业和服务的共享。此外,婺城还通过创新模式探索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新路径。在去年打造了国企带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城·暖洗车店-助残共富驿站”,成功为9名残疾人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使他们的个人收入较之前增长了120%至200%。

  近年来,婺城区还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每年开展3期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涵盖烘焙、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领域,累计培训超600人次。今年5月14日上午,2025年婺城区残疾人AI+短视频制作技能培训班在婺城区县府里开班,培训旨在帮助残疾人掌握新媒体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我们始终相信,残疾人朋友都有就业创业的潜力。”婺城区残联工作人员说,“就像这次短视频培训,不仅要教会他们剪辑技巧,更要帮他们找到‘流量密码’背后的自信。只有让技能扎根,就业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区残联工作人员还介绍,此次培训是2025年全区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的一部分,接下来,区残联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开设西式面点、手工艺制作等多元化职业技能课程,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流程支持,助力其以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升社会融入质量。

  3营造氛围有爱无“碍”

  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婺城区多维度发力,持续营造浓厚的社会助残氛围。在政策宣传上,婺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助残惠残政策的覆盖面。梳理编发《婺城区残疾人证办理流程及规范》,印制发放1万份残疾人政策宣传折页、《辅具适配服务便民手册》,同时借助短信推送、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投放等渠道,广泛宣传相关政策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助残举措。

  普法教育方面,婺城区结合“民法典宣传月”,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21场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帮助其增强法治思维,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文体活动领域,婺城举办义诊、飞镖比赛、公益观影观展、趣味游园、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残疾人业余生活。此外,积极挖掘运动人才,向省市残联输送13名运动员苗子,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残健共融,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关爱,也让助残意识深入人心。

  于此同时,婺城持续优化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在婺城区蒋堂镇沙畈村,村民许樟富的家完成无障碍改造,此前,他的卧室、厨房、卫生间功能区分散,生活起居多有不便。婺城区残联及属地乡镇将其列入改造名单后,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将东边改造成单间,杂物房变卧室,卫生间蹲坑换座便器并加装扶手,厨房更换灶台、污水管。改造后,各功能区距离缩短,轮椅坡道让他出行便捷。如今,许樟富生活充实,心态也更加乐观。

  无障碍改造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装适配设施,能够消除残疾人生活起居的物理障碍,赋予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与尊严,助力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提升生活质量。近年来,全区共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7个,重要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20个,2016-2024年累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82户,完成白龙桥镇、塔石乡等15个残疾人之家的无障碍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从托养中心的贴心照料到就业平台的精准赋能,从技能培训的授人以渔到无障碍环境的点滴改造,每一处细节都折射出婺城对残疾人的温情与担当。接下来,婺城将继续优化服务模式,让更多残疾人得到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让他们树立起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