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街巷的奔波中,在深夜急诊的电话里,在慢性病患者的随访本上,家庭医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专业守护安康。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签约有感健康可及”的主题,既是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生动诠释,也承载着居民对健康生活的深切期盼。近日,记者走近四位家庭医生,聆听他们与签约家庭之间温暖而动人的故事,探寻家庭医生如何成为居民身边“触手可及的健康守护者” 。
茅翠燕:温情守护社区健康路
“您这血压最近控制得不错,降压药还是按原来的剂量吃,饮食上记得再少放点盐。”近日,在婺城区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茅翠燕正耐心地为居民进行健康随访。
茅翠燕是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负责人。据了解,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7个家庭医生团队。此前,因医疗资源统筹调配需要,旌孝街社区与通园路社区共用一个家庭医生团队。2023年,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决定对辖区内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重新规划,让旌孝街社区与通园路社区各自组建独立的家庭医生团队,让社区居民能享受到更精准、高效的健康服务。
旌孝街社区老年人居多,团队工作重心聚焦于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定期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健康指导和知识宣教。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咨询,团队专门建立了微信群,无论早晚,只要居民在群里提出健康问题,总能及时得到回应。此外,团队每季度都会在社区举办健康讲座,内容从慢性病防治到日常养生保健,丰富实用。对于辖区内的失能人群,团队更是牵挂于心,每个季度至少上门一次,为他们检查身体、调整治疗方案。
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茅翠燕发现社区居民张女士血小板数值异常偏低,当即建议她前往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然而,张女士出院后治疗一段时间便自行停药中断治疗。今年,张女士再次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查结果显示其血小板指标持续下降。茅翠燕叮嘱其住院进一步诊疗,但张女士惧怕住院的不适感及抵触部分检查,不愿住院。茅翠燕耐心向张女士分析病情的严重性及其并发症,经过反复劝说,张女士终于同意前往上级医院就诊。最终,张女士被确诊为“骨髓纤维化”,这种疾病不仅需要终身治疗,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女士满是感激:“要不是茅医生坚持让我去大医院检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而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胡先生,早已把家庭医生当作自己健康的“主心骨”。他不仅主动定期与医生沟通病情、反馈身体状况,还积极向身边的邻居推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什么问题,在微信群里问一声,医生马上就回复,比自己的孩子还上心,我信得过他们!”胡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从日常健康管理到疾病早期筛查,从线上答疑到线下服务,茅翠燕和团队成员们用专业与温情,在社区居民心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未来,他们将继续坚守岗位,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家庭医生的温暖关怀,融入社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楼晶艳:用爱与专业守护居民健康
在婺城区新狮街道柳湖花园社区83岁的田瑞根老人家中,家庭医生楼晶艳收起血压测量仪,眉眼弯弯地笑着说:“大叔,血压和血糖一切正常。”随后又贴心叮嘱:“这几天下雨,尽量少出门啊。”一旁,田瑞根的妻子邵志仙满是感激地说:“楼医生人很好,对人也热情,平时都很关心我们。”自2019年签约以来,这份信任与依赖从未间断。
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2015年,楼晶艳来到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了守护居民健康的温暖旅程。如今,她已与近2000位居民签约,收获了无数赞誉与认可。
“陈阿姨,最近血压稳不稳?药按时吃了吗?”“张爷爷,今年的健康体检快开始了,记得预约……”作为家庭医生和门诊医生,楼晶艳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老年人打交道,这些老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楼晶艳深知,老年人的认知力、听力等生理机能下降,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总是格外耐心。
67岁的李叔叔不久前做了膝关节外伤缝合手术,家住5楼出行不便,楼晶艳每隔一天就上门为其换药。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李叔叔的伤口恢复良好。这份贴心服务,让李叔叔一家深受感动,毫不犹豫选择与她签约。
面对繁琐的工作,楼晶艳总能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家庭医生不只是疾病的治疗者,更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心灵的慰藉者。“有时候居民打电话,从聊病情到唠家常,一聊就是半小时,都舍不得挂断。”她笑着分享。即便清晨6点多出门随访,居民也会早早备好暖心早饭,这些点滴互动,都是医患真情的生动写照。
除了专注于医疗工作,楼晶艳还十分重视健康知识宣教,内容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科学减重等领域,旨在提高居民主动健康管理能力,引导大家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她的手机里,签约居民微信群24小时“不打烊”,随时在线答疑解惑,真正做到了“零距离”守护居民健康。
楼晶艳用实际行动,让签约居民充分感受到“签与不签不一样”,将“一纸约定”化为“全心守护”。她坚定地表示,未来在从医的道路上,会一如既往地认真负责,继续做居民健康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爱心,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傅婕:儿童健康的贴心守护者
“宝贝躺到这个小台子上,看看长高了多少呀!”近日,在婺城区乾西乡卫生院的儿童保健室内,傅婕温柔地指引前来体检的孩子,躺在身高测量仪上。晨光透过窗户洒在检查床上,一旁的家长王女士感慨:“每次来体检,医生们都这么耐心,孩子一点都不怕,还总惦记着找医生们玩。”
傅婕是乾西乡卫生院的全科主治医师、儿童保健科医师,也是医院儿童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她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有5名成员,一名副主任护师,主要负责儿童预防接种咨询,一名主管护师,主要负责后勤保障、技术支持,一名主管技师,负责儿童生长发育筛查,一名预防医学医师,负责学生体检工作。“我们就像一个齿轮组,每个人的工作都环环相扣。”傅婕笑着介绍,“比如筛查出儿童发育迟缓的情况,各个环节都会联动,及时为孩子制定干预计划。”
从门诊诊疗到健康宣教,从电话咨询到上门服务,傅婕带领团队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诊室外的走廊里总能看到家长们排队咨询的身影,家长们拿着体检手册和病历,与医生们交流孩子最近的饮食、睡眠情况。诊室内,傅婕一边仔细记录着检查数据,一边叮嘱家长:“孩子正在长身体,要变着花样做些辅食,营养均衡很重要。”
工作电脑上,微信对话框里不断弹出家长的咨询消息,内容涵盖儿童视力保健、疫苗接种知识、常见疾病护理等方方面面。有家长焦急询问:“孩子咳嗽总不好,该怎么办?”团队成员会迅速回复,详细了解症状后,给出居家护理建议或预约门诊的指导。此外,团队还会定期根据季节变化、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健康科普内容,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发送给家长,确保健康知识及时传递。
凭借精湛医术与贴心服务,傅婕和她的团队收获了家长们的信任。今年团队已为乾西乡1503名0-18岁儿童完成家庭医师签约,其中包含671名0-6岁重点儿童。也有家庭因孩子的签约服务受益,选择全家与卫生院签约。“孩子们的健康就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傅婕坚定地说,“未来,我们会继续当好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健康守护者,用专业和爱心助力他们无忧长大。”
廖佳敏:在山区书写家庭医生的温暖篇章
在婺城区西南的塔石乡,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民风淳朴。然而,曾几何时,交通闭塞、医疗资源稀缺,使得村民“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如今,一群家庭医生的默默坚守,为这片山区带来了新的健康曙光,“95后”家庭医生廖佳敏便是其中之一,她用青春和汗水,为山区百姓筑牢健康防线。
2011年,年仅15岁的廖佳敏首次踏上塔石乡的土地,彼时她只是跟随父母来此避暑的少女。山区蜿蜒崎岖的道路、无处不在的蚊虫,都曾让她心生怯意,可当地淳朴的民风却在她心底留下了深刻印记。时隔多年,她再次归来,身份已从游客转变为乡亲们信赖的健康“护佑者”。
“山区医疗条件有限,但村民对健康的渴望从未减少。”廖佳敏说。为此,她给自己定下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因病施诊,保障村里每户农家健康,让村民治病少花钱、少跑腿、少操心。塔石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许多地方不通车,廖佳敏和同事们常常背着药箱,徒步穿梭在崎岖山路间出诊。从过去依赖“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老三样,到如今卫生院创立“特色流动药房”,山区居民的就诊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廖佳敏一周五天工作日,吃住都在单位,近乎24小时闭环值班,生活节奏如同高中求学时一般紧凑。但与校园生活不同的是,她的坚守换来了山区百姓的安康。“这里虽没有外界惊心动魄的救死扶伤场景,但每次为村民解除病痛,我都无比欣慰。”廖佳敏感慨道。
行医生涯中,一位癌症患者让廖佳敏记忆深刻。该患者行动不便,每周需2-3次复查血常规,起初其丈夫风雨无阻骑电瓶车带她来医院。了解情况后,廖佳敏主动上门服务,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家庭医生入户的温暖。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廖佳敏有着清晰规划。她认为,要让村民切实“看得见”服务价值,持续做好包含体检、慢性病随访、优先转诊的“家医免费服务包”;通过服务好留守老人和财政补助家庭,以良好口碑带动其他村民签约。
目前,塔石乡卫生院4个家庭医生团队已覆盖全乡22个行政村,为6029名常住居民提供服务,建档率超97%。廖佳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签约有感,健康可及”,在山区土地上书写着家庭医生的温暖篇章。“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山区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廖佳敏如是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