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婺城区蒋堂镇的泽口村,广袤的田野铺展出一望无垠的绿色画卷。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巨人”)负责人徐开盛顶着烈日,正俯身仔细观察水稻的长势,时不时用手轻抚稻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季的宜糖米水稻长势很好。”
他口中的“宜糖米”,正是绿巨人团队多年攻关培育的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与传统水稻相比,其所生产的大米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以上,是普通大米的10倍多。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宜糖米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升高,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如今,这批“科技稻米”正从蒋堂镇的田野走向全国餐桌。
米身价翻倍的秘密
从外观上看,绿巨人所培育的大米与市面上的普通大米并无明显区别。然而在价格方面,它却是普通大米的7-10倍。这样的价差在市场销售中,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公司负责人徐开盛却对宜糖米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这份底气并非凭空而来。
徐开盛原本是金华县种子公司的经理,多年投身于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和研究工作。2006年,浙江大学教授吴殿星及其团队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成功在国际上创制出首个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的水稻新品种。
徐开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经过深入细致了解,他心中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想法:如果能将这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研发出一款能满足特殊人群健康需求的功能性大米,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就是绿巨人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最初设想。
2007年,徐开盛与浙江大学教授团队联合,试种了500亩高抗性淀粉水稻,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宜糖米。与普通大米相比,宜糖米的优势十分显著。它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含量均高于普通大米,尤其是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以上。人体食用淀粉类食物后,淀粉在肠道内会很快被酶降解成糖而迅速吸收,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而宜糖米中的抗性淀粉则不同,它不易被小肠内的消化酶降解,能直接进入大肠,在肠道内缓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这样既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又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主食选择。
然而,由于当时消费者对宜糖米缺乏了解,加上其价格高于普通大米,市场推广一度举步维艰。“最初的一两年,盈利并不是首要目标,关键是要让消费者真正了解宜糖米的健康价值。”面对困境,徐开盛没有气馁,他带领团队去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进行试验推广。“我们也在根据用户的实际体验,持续优化种植工艺和产品品质。”随着口口相传的真实体验,宜糖米也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在2008年的浙江省农博会上,徐开盛带着宜糖米首次亮相,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我带过去的所有宜糖米产品全部售罄,销售额达到3万元。”徐开盛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语气中仍带着兴奋。会后更有不少经销商专程前来考察洽谈合作意向,成功打开了宜糖米的市场,也让徐开盛坚定了信心。
追“新”逐“质”带动产品升级
2012年,绿巨人成功研发出第二代宜糖米,但困难也接踵而至。无论是初代还是升级后的产品,都面临着口感偏差的问题。且只能加工成粉干、速食营养米线等产品,食用前一定要先浸泡两小时,不然就咬不动,销售也一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开盛带领研发团队持续攻关克难。“我们必须从品种筛选开始,逐步改良,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试验和优化。”终于,在2014年和2020年,绿巨人相继推出第三代、第四代宜糖米产品。“现在消费者反馈,宜糖米的口感和普通大米几乎没有差别了。”徐开盛表示,他们刚培育成功的第五代产品,在保持原有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口感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上,绿巨人也紧随“机器换人”脚步,引进了多台先进的实验及加工设备,使产品品质更胜一筹。走进绿巨人生产车间里,一粒粒晶莹的大米正从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而出,经过多道精密工序的“华丽变身”,摇身一变成为了特膳粉、益生元粉、米片、米线、米饼、泡面、白酒等各类食品。
“为适应更多人的口味,我们也在积极开发新的品种。”徐开盛表示,其中即食米粥、低GI值饼干等创新产品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绿巨人也将研发拓展至更多营养领域,培育出高锌高抗性淀粉水稻,以此原料制成的高锌米饼系列,特别适合孕妇、儿童等对锌元素需求较高的人群。
现如今,绿巨人在婺城、兰溪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不定期对种植户组织培训,共同推广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500亩试验田,逐步扩展到现在的6000余亩。单产水平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早期的亩产400-500斤提升到如今的1000斤以上。
2025年是“全民体重管理年”,健康体重成为全民关注的新焦点。这一趋势让徐开盛敏锐地察觉到市场机遇,“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到低升糖主食产品,这正是我们产品的市场潜力所在。现在我们就是要乘着这股东风而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今年一季度,绿巨人产值达到500-600万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绿巨人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拥有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中国农技协浙江婺城稻米科技小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除了研发功能性农作物及其应用开发,绿巨人还积极拓展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品种和功能性杂粮品种的研发,现在已有多个品种通过了品种审定,种业业务也逐步走向发展通道。“我们正在试验种植三四百亩小麦和马铃薯,开发更多样的品种和领域。”徐开盛介绍道。
正如绿巨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企业信仰所诠释的那样,这粒承载着健康理念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面对未来,徐开盛信心满满:“我们将持续科技创新,让‘吃出健康’的理念变成现实。”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