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婺城区府上街56号的婺香园酥饼时,店内已一派忙碌,面团与案板的碰撞声、手掌与面团摩擦声,交织成充满烟火气的市井小调。方晓明夫妇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同时手上的活计不停,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十余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府上街毗邻原兰溪门菜市场,沿街分布着众多店铺,香脆可口的酥饼、筋道十足的拉面、经典的烧饼油条、金黄酥脆的油煎馃,在这里能找到不少金华特色小吃,是不少老金华心里“最好吃的街”之一。“1994年的时候,我公婆在这儿开了这家店,到现在已经31年了。”婺香园酥饼老板娘马美丹说,早年她在府上街附近工作,那时她就是婺香园酥饼的常客,也因此结识了丈夫方晓明。2005年她开始在店里学做酥饼,过了两年就和丈夫一起正式接手了婺香园酥饼。
谈话间,店内已经来了几波顾客,有熟门熟路的老街坊,刚进门就喊着“来一筒梅干菜的,要辣的”,也有路过门口被飘出香气吸引的,好奇地询问着酥饼的口味。“还是老顾客多,我记得有个温州的顾客,年轻时在金华读书,几乎每周都来买酥饼。后来他的孩子也到金华上学,他特意带着孩子来,要让孩子尝尝自己年轻时爱吃的味道。”说起老客,马美丹一下子打开了记忆,“还有个金华本地的顾客,年年都要来买酥饼带给在澳大利亚的子女,说孩子就想着这口家乡的老味道。”
“他们家经典的梅干菜肉酥饼还是1元钱一个,两头乌酥饼才1.5元一个,我就爱他们家这口味道,好吃又划算。”市民周女士是婺香园酥饼的常客,几乎每周都来。
萦绕在舌尖的“老味道”源自婺香园酥饼的“老手艺”。谈到酥饼的制作,方晓明说,精妙之处就在于饼皮,面团发酵的程度、面皮的柔软度和硬度、油酥与面皮的比例等,都会影响酥饼的口感。“现在烘烤用的是烤箱,不是传统的炉子,但只要饼皮做好,是不影响口感的。”方晓明将一盘刚烤好的酥饼从烤箱中取出,金黄的酥饼还冒着热气,芝麻混着梅干菜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店铺,拿起一个轻轻一咬,酥脆的饼皮掉了一地渣,内里馅料的鲜香混合着饼皮的焦香、油脂的醇香,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老手艺”,婺香园酥饼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本地人都爱吃经典的梅干菜酥饼,但也有口味不同的,所以我们还是不断推陈出新,一共推出了10种口味的酥饼。”马美丹介绍,现在针对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他们研发出了多种新口味,孩子爱吃的肉松酥饼、适合老年人的低糖核桃酥饼等,既保留了传统酥饼酥脆的口感,又融入了新的风味元素,受到了不少好评。
此外,婺香园酥饼紧跟时代潮流,除了在线下门店销售,还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将酥饼销往全国各地。“包装的酥饼通常还有一道‘烘’的工序,做好的酥饼需要烘一整天,烘好后保质期可以达到一个月。”马美丹告诉记者,不算小酥饼,现在店内每天都要制作超过5000个大酥饼。
31年来,婺香园酥饼在府上街这条老街上,用老手艺守着老味道,也用新想法闯着新天地,层层酥脆的饼皮里,裹着的是梅干菜与鲜肉的鲜香,更是一代代人的回忆与情感。“这些年也带出了几十个徒弟了,大多都能自己开店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把老手艺传承下去。”马美丹笑着说。(记者 王舒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