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稻谷飘香。全区5.03万亩早稻陆续迎来了成熟收获期,农户们趁着晴好的天气开镰收割。从南到北,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见证着婺城传统农业在科技赋能下的转型活力。
在婺城区石道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所在地,4000余亩早稻迎来成熟收获期。种粮大户虞东红依托机械化力量的高效联动,同步推进收割、耕田、机插等关键工序。6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穗、脱粒忙个不停;紧接着,5台拖拉机抓紧耕田,5台插秧机联动插秧,收种衔接的紧凑节奏,彰显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效率。
放眼婺城沃野,农业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耕种收割,多元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打破传统农业边界。
技术赋能促高产。婺城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开展农业“双强”行动,重点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新型专业服务组织,探索推广“服务中心托管、农民使用”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推广机插秧基质育苗和“叠盘出苗”等主推技术,秧苗素质和出苗率明显提高。
产业延伸促增值。种粮产业链的延伸是增值的关键。盛桂有家庭农场依托当地“富硒”特色,大力发展稻米加工产业,将稻谷初级产品转化为晶莹饱满的稻米,既延长了保存周期,更提升了附加值。蒋堂镇前源村深挖稻田的生态与文化价值,推动种粮与旅游跨界融合,打造出稻田火车、农事体验、乡村研学等新业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政策加码促提质。婺城区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方位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今年,婺城区出台粮油生产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计划安排补贴资金6000余万元,范围涵盖机械化生产补贴、种粮金融保险等7类。强化“藏粮于技”奖补导向,单项早稻机插育秧补贴由每盘3元提升至5元。政策的“甘霖”浇灌,让粮食生产既有速度又有质量。
婺城沃野的“丰”景,是技术赋能传统农业转型的成果,更是全方位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接下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丰收的故事将在田野间续写,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