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区城东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68岁的何金如每天准时来到办公室伏案工作。桌上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群众诉求,墙上挂满了“为民解忧”“公正调解”等字样的锦旗——这是他退休后,用3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成果写下的“为民答卷”。作为老党员、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是群众信赖的“老娘舅”,他用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誓言。
1半生为民路:从军营到调解室,初心从未改变
何金如的“为民情结”,早在青春岁月就已深深扎根。1976年,19岁的他穿上军装登上南下军列,在南京军区高炮第66师侦察连的8年军旅生涯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便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坚守,刻进了骨子里。
退伍后,他从湖田乡何家村党支部书记起步,先后到罗埠镇、新狮街道等地就职,在基层岗位一干就是三十余年。管工业线时,他跑遍村里大小企业,摸清每家的生产难题;做民政助理时,他随身的小本子里记满低保户的家庭情况,谁家有困难总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任劳管员、人民调解员期间,他更是练就了“解纠纷、暖人心”的硬本领,“那时调解劳资纠纷,看到务工群众拿到工资时的笑脸,就觉得再累都值。”何金如说。
多年来,何金如一直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在小区内走上一小时,遇到晨练的老街坊就聊几句家常;晚上9点半准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这种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让68岁的他依然腰板挺直、思维清晰。
2019年,婺城区司法局的特聘通知和社区群众的期盼,让何金如没有选择在家“享清福”。“深恩励壮志,余热报春晖。”这是他写在日记本扉页的话,也是他重新出发的动力。2020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成立,墙上“有矛盾有人管,有难处有人帮”的承诺,成了他每天到岗的理由。从法庭陪审员到街道劳资员,再到如今的“老娘舅”,身份在变,但“为民解忧”的初心,三十多年来从未改变。如今,他依然每天准时到岗处理调解事务,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接听群众求助电话。
2调解“及时雨”:法理情交织解开百姓千千结
“调解不是背法条,是把群众当亲人。”这是何金如常挂在嘴边的话。退休以来,他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涵盖家庭财产、邻里关系、劳资纠纷等多个领域,靠的正是这份“把群众当亲人”的耐心与智慧。
今年5月,市民潘先生满脸焦急找到何金如:“何师傅,这财产分割的事再不解决,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这起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中,双方因协议履行问题剑拔弩张,女方觉得男方“言而无信”,男方则抱怨女方“步步紧逼”。何金如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用起了拿手的“背靠背”调解法:先单独倾听双方诉求,仔细记下各自的“心结”,随后梳理出《民法典》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权责边界,又用情理耐心疏导。三个小时的沟通后,双方终于放下芥蒂,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潘先生后来送来的锦旗上,“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十个字格外真切。
八咏楼社区两户邻居因漏水问题积怨半年,二楼住户家里天花板发霉,三楼住户远在外地不愿担责。何金如听说了这事,便顶着烈日多次上门查勘。他一边用方言跟三楼住户拉家常:“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大家要相互帮衬。”一边帮二楼住户核算维修费用。最终敲定了赔偿方案,他还陪着双方一起找施工队做防水:“漏水漏的是墙,伤的是情,咱们得把情补回来。”
这样靠法理情交织化解纠纷的故事,在何金如的调解生涯中还有很多。市民张先生曾向银行贷款2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然而生意冷淡,经济压力过大导致夫妻俩经常吵架,妻子还因此跟他闹起了离婚。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何金如和同事多次上门劝导、耐心沟通,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帮助张先生与妻子缓解了紧张的关系,重归于好。“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是街道社区最常见的矛盾纠纷,若不能及时得到调解,小的矛盾纠纷也有可能转化为大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何金如告诉记者,有问题就要早协调、早解决,及时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纾百姓之难、解群众之忧”。
3双重担当: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的责任不分岗位,退休了更要守住初心。”作为新狮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新狮街道银辉党委书记,何金如虽在城东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开展调解工作,但始终将支部建设抓在手上,让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在不同岗位上持续发光。他说:“支部是党员的‘家’,哪怕调解工作再忙,支部的事不能落下。”
在新狮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雷打不动。何金如总会提前备好学习资料,组织老党员们集中学党章、学政策,结合社会热点和身边案例交流感悟。他坚持把调解工作中的见闻融入支部学习,让大家在讨论中强化服务意识。在他的带动下,有的退休党员深受感染,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形成了“退休不褪色”的良好氛围。凭借扎实的党建工作,该支部去年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何金如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银尚达人”。
今年6月,何金如带领支部党员走进金华市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直观的案例让大家绷紧纪律之弦;随后又在柳湖花园社区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老党员们举起颤巍巍的右手,誓言依旧铿锵有力。“党员的威信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这是他常对支部党员说的话,也是他面对误解时的行动准则。
在调解工作中,曾有当事人因情绪激动质疑他“偏袒对方”,甚至拍着桌子表达不满。他没有急着辩解,只是默默倒了杯水:“今天你在气头上,咱们先不聊,明天我带着相关规定再来。”第二天,他准时带着法律条文上门,逐条解释权责划分,用专业和耐心化解了误会。“党员的韧性就是能‘熬’得过难处,暖得了人心。”他把这样的经历分享给支部党员,鼓励大家在服务群众时多一份坚持。
如今,“金牌调解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加身,何金如却总说:“荣誉属于信任我的群众,也属于支部的老党员们。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一个人干不成事。”无论是在新狮街道的支部岗位上,还是在城东街道的调解工作室里,他始终用行动证明:老党员的担当,从来不受场所和身份的限制。“只要还走得动、说得清,我就想多办点实事,为民服务这事儿,永远没有‘退休’时。”何金如说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