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洪珊)日前,在婺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台由橙色底色、红色心形和白色电力符号组成的醒目设备箱体赢得了市民的连连称赞。家住城西街道中山路社区的居民金晶感慨道,“我今年五十多岁了,平时就喜欢到这边唱歌跳舞,有了这个设备,让我们的安全更多了一份保障。”
让金晶倍感安心的正是中山路社区今年新增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据了解,AED是一种便捷、易操作的急救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在突发心脏骤停的危急时刻,能否在‘黄金4分钟’内获得有效急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希望。而如果配合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将提高至90%。”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俞嘉辉告诉记者,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近年来,婺城区持续加大AED设备配置力度,优先在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的重点场所配置,并培训值守人员。据统计,婺城区今年已在20个点位新增AED设备,全区AED配置密度提升至每10万人口45台。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每台AED设备不仅配备了清晰的使用指南图示,还有5-6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应急救护人员的联系方式,确保市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此外,区红十字会也积极组织专业师资队伍,深入各个AED配置点位,开展了一系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活动。其培训内容包括创伤救护基本技能、心肺复苏术的正确实施以及AED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全面提升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同样赢得市民一致好评的,还有婺城区各“家门口青少年宫”的建设。随着暑期的到来,这些分布在社区中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便民优势,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托管服务,缓解了家长“无处去、无人看、学不好、玩不好”的带娃困境,为辖区青少年营造了快乐、充实的暑期生活。截至目前,婺城区已完成新改建“家门口青少年宫”2家。
走进雅畈镇青少年宫,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映入眼帘。据金华市青少年宫文体部副部长吴燕介绍,早在暑假前,雅畈镇青少年宫就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我们对水电系统进行了优化,还配备了智能饮水系统,现在不仅空调制冷效果更好,孩子们也能随时喝上温度适宜的饮用水。”为提升服务质量,该青少年宫还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增设了轮滑、国画、无人机三项热门课程,同时增设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运动设备,目前已吸引350余名青少年报名参与。
此外,雅畈镇青少年宫也联动雅畈小学共同打造了课程、评价一体化组织架构,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不断优化“家门口”服务模式。“以前送孩子上青少年宫要到市区,现在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实在太方便了。”家住雅畈镇的王阿姨欣喜地说,这种“家门口”的便利性,让她们真切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带来的获得感。
来自永康的翁亦辰同学是专程赶来参加暑期课程的,“这里的无人机课程特别有意思,老师也特别专业耐心。”翁亦辰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陪同前来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好几年选择来这里上课,这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都让他们特别放心。
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从就业保障到养老服务……今年以来,婺城区聚焦民生需求,推进省级民生实事10个方面34个项目268个点位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切实增加了群众满满的幸福感。今年上半年,婺城区省级民生实事进度达到87.16%,多项民生工程已提前完成,以实干实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