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静怡)近日,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分类保护名录公布,八咏路徐家古里、邵飘萍故居、浙师大红楼等107处婺城历史建筑被纳入分类保护范围。婺城区成为入选建筑数量最多的县(市、区)。
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通过评定可以确定哪些建筑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修缮,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据了解,金华市近年来持续开展历史建筑普查,本次公布的名录,主要涵盖民居类(普通民居、名人故居),公共建筑类(宗祠、学校、会堂、观演戏台等),此外还有少数构筑物类(牌坊、碉堡等)以及近现代产业类(仓库、厂房、粮仓等)。
名录将市区历史建筑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全面保护对象,二类为重点保护对象,三类为一般保护对象。其中,婺城区入选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婺州古城以及雅畈等镇村,分别有2处一类、65处二类和40处三类建筑。建设部门将通过差异化管控明确各类建筑的修缮标准、功能改造限制及活化利用方向,通过实现历史建筑的永续留存和保护利用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价值。
近年来,婺城区强化责任担当,严格遵循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工作,致力于让这些建筑瑰宝得到科学守护与合理赋能。下一步,婺城将始终坚守价值保护的底线,着力构建多维度、系统化的工作体系,让更多历史建筑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让水墨婺城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