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婺文化 > 史趣
最新推荐
·温家宝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的讲话
·琼州海峡全线复航
·国民党团赴高检署告扁外患罪 陈水扁再惹官司
·美国会山前数千移民集会促奥巴马推动移民改革
·中国酵母浸出物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访福建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
·婺城区创卫紧急工作会议
·祝伦根参加首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筹备工作会议
·“空中信使”让干部学习与实践两不误
·办一届文化与经济双丰收的节会
热门图片

 


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得失

2009年09月07日 15:36  来源:          [发表评论] [ ] [打印]
  陈华文,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陈华文在婺文化大讲堂。石磊摄

  -讲座实录

  韩国人把“端午祭”申遗没什么可气的2001年,联合国通过申报推出第一批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申报一次。我们国家已经有四项文化内容获得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木卡姆说唱艺术(流行于新疆,类似金华的道情)和蒙古长调,蒙古长调是与蒙古国共同申报的。同时被联合国公布的还有后来引起国内很大震动的“韩国江陵端午祭”,有人惊呼:“源自中国的端午节竟变成韩国的文化遗产了,这怎么得了!”其实这没有必要,韩国申报的是一种祭祀仪式,虽然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渊源,但并非祭祀屈原,而是祭祀山神,这些已被韩国人视为其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让人觉得“中国人失面子”。类似事情还发生在东阳竹编上。2005年我们国家首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共有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其中,浙江省有39种43个子项目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为全国各省市之首。金华市则有浦江板凳龙等四个项目入选,成绩斐然。当初我让东阳组织申报“东阳竹编”,答复竟然是“时间太紧,怕来不及”,我以评估专家的身份告诉他们:“我知道具体申报的日期有多长,没有时间我给你们争取。”然而,最终通过评审的却是“嵊州竹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嵊州竹编的申报材料第一句话就是:“嵊州竹编,传自东阳。”而发源地东阳的竹编技艺却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失之交臂,非常可惜。

  非物质文化遗产好比是“非马”“非驴”的东西因为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连续申报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健全,推动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口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一个概念。我们知道,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顾名思义,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如古代遗留的建筑、文化遗址、各种工艺美术品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要复杂一些。“非”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不是”,“非马”、“非驴”中的“非”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不是物质文化遗产”,换句话说,除了物质文化遗产之外的形态,都可以归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其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无形文化遗产)下了如下定义:所谓无形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无形文化遗产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并会在与自己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甚至是与已经逝去的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创新,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认同,并激发起他们对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尊重。2005年12月22日,国发[2005]42号文件则更进一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二批“国遗”申报今年启动,金华市的表现令人瞩目实际上200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是一个风向标,也是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当时金华除了浦江板凳龙、浦江乱弹、兰溪滩簧、东阳木雕等四个被确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项目在一轮轮的申报后被筛选掉了,如金华火腿制作技艺、磐安炼火、东阳竹编技艺等,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入选“国遗”名单。2006年,浙江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的申报工作,2007年张榜公布———全省共有211项上榜,金华市这次获得了比较大的丰收。共有34种35项(包括一项分属两县市的情况)入选,占全省的16%强。而且在所有类别中,除了传统医药类外,其余都有斩获。2007年国家启动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浙江省共向国家报出135项,其中金华市上报的有25项。目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评审当中,相信会有多项金华的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名录。两次申报内容(参见新闻附件)都是目前来看相对比较突出和具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事实上,从金华及各县市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它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可以相信,随着从今年开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悠久历史的金华大地,会有更加精彩、更加具有地方生活特色和影响力的项目被我们所发现并被列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反过来证明金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着的文化“化石”如果说,物质的文化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要消失,它是一种没有生命的存在。然而,这种物质文化形态只要我们有着相关的非物质文化技能和知识,我们就能随时重新制造或复制相应的物质文化形态。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保护或保存好这种技能和知识,不至于让它流失、湮灭,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就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中,更多地生存于现实生活中。历史与生活的交织,使它拥有别样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活着的历史,是一种历史化了的生活或生活化了的历史,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化石”。因此,为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了我们今后文化的发展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机会,我们必须对这种决定我们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力、持续的传承与保护。

  -主持人点评

  陈华文教授还有一个头衔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用他的话说是“拿岗位津贴,不是虚职”。他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精力。从2006年省文化厅在浙师大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以来,他们已承担“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文化区保护对策研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青瓷制作工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三项省重大项目。该组织还同省内各地方政府建立协作关系,制作了金华斗牛、东阳竹编制作技艺等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以此来推动整个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文化“申遗”工作。(主持人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宋春苗)

  -记者印象

  陈华文的激情和直率,以及对现状的种种批判,让记者很容易就想起了一个词“麻辣教授”,也很容易就想起了堪称“麻辣文化人”的李敖。在会场,他会幽默地告诉大家:“我拿的津贴不比校长少,所以我很看重目前担任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的身份。”他更是当着在场文化官员的面,批评起了某县的官员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种种过失和愚蠢的做法,批评他们的文化意识淡薄,批评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知和不尊重。在担任全国第一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专家委员会浙江组组长时,作为武义人的陈华文明显带着感情色彩地为“金华府酒”争取申报资格和名额。对于国内一些瞧不起来自金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他一样直言不讳,提出严厉的批评。在陈华文眼里,金华历史悠久,悠久到上山文化的万年稻谷;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金华人不仅适应了金华的山山水水,而且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婺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相关文章
·“非遗”保护全力打造婺文化品牌金名片
·艺术家笔下的婺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