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五话”何以形成“绑架效应”
“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一位政协委员对一些地方官场话风的痛斥,在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在短短8分钟里赢得9次掌声。
这样的讲话赢得掌声阵阵,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身为广州市政协主席的朱振中委员,几乎是说破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上述官场“五话”虽人人厌个个烦,却又让不少官员乐此不疲。别人讲“五话”,相信他也不爱听,同样会让他昏昏欲睡,然而,当自己有机会“说话”时,多半也会毫不犹豫地“五话”起来。这样的话风,事实上已经对官场中的一些人形成了“绑架效应”。
朱振中委员在题为“狠刹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风”的发言中,列举了“五话”之下部分官员搞文字游戏、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等不良作风。他为我们描述了一幕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活灵活现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
痛斥也好,抨击也好,关键是要找到从“绑架”中解脱出来的办法。说到底,话风是政风的表现。一些官员明知这些“花架子”工程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明知自己连篇累牍的发言废话、空话连篇,为何还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呢?究其根源,除了唯上唯书不唯实的老陋习,还与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官场圈子里盛行的风气脱不了干系。在那里,有些领导干部被“三小”所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在“小圈子”里通行着一套“臭味相投”的话语体系,在此体系之下,说真话——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和建议,难免被认为是驳了领导面子,让领导下不来台,为了仕途的飞黄腾达,说套话、废话成了保险系数最高的选择。
想治官场“五话”及“五话”背后的不良作风,关键还在于号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脉。某些地方选拔谁、怎么选、谁来评,常常由有关部门“闭门决定”,公众知道“结果”即行,不必公开“过程”,而“有关部门”往往意味着谁权大谁就一个人说了算。如此选人用人,自然导致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拉帮结伙之风大行其道,自然“五话”连篇。而民众话语权的严重缺失,那些“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因为不会“说话”,往往丧失了晋升的机会。
“投领导所好,不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好;说得好、写得好、唱得好、吹得好,不如干得好,不如干出实绩好”,朱振中的这番话说得很实在。相信随着党内民主进程的推进,随着中央正大力推行的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的改革,官场“五话”将逐渐失去市场,被“绑架”的人们将得到“解放”。
——资料来源:2010年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人民论坛
“看不见”的民生工程,更见官德官品
一场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将我们的目光从城市引向农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所受的影响更为直接,数千万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已成定局。
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其中固然有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先天不足的原因,但一个更令人心痛的事实却是,很多原本修建了灌溉设备、水库的地区,却因为年久失修而未能发挥抗旱的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部分设施已严重老化,“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水利部门的统计则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的约8.7万座水库中,约3.7万座存在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的问题。
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即使在一些粮食主产区,这个“基础的命脉”也长期被虚置,变成一些斑驳的标语,定格在一些废弃的水闸、干涸的水库壁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显然与扭曲的“政绩观”密不可分。一些地方政府似乎更热衷于兴建高楼大厦、“地标”类建筑、“XX区”等“面子工程”;一些领导视察,也大多喜欢到什么“高新科技园区”“XX开发区”转转;而“三农”建设本来就比较弱势,即使有一些投资,往往也更钟情于兴建大中型水电站、农业示范园区之类“看得见”的工程,而那些“看不见”却又很重要、本应遍布田间地头的基础水利工程,就往往被忽略。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并不难理解,毕竟,前者光鲜靓丽、“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在短期内创造显性GDP,凸显地方政府的政绩;而后者“藏”在田间地头,只会默默地作贡献,甚至有些工程的价值要等到遭遇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大灾中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如此“不露脸”的工程、建设,自然不被“待见”。
正是在这种短视的政绩观的指导下,本该受到重视的民生工程不得不给政绩工程让路,最终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不仅没有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发展,反而越来越少,以至于在天灾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一场罕见的旱灾,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被遗忘的角落”。大兴农村水利,是切实的民生工程,又是真正的基础设施,理应在民生投资中多分一杯羹。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看不见”的民生工程,更考验官德官品。总理的叮嘱言犹在耳,盼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在此次西南大旱中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抛弃扭曲的政绩观,对事关人民幸福与尊严的民生工程,“看不见”的更应自觉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自觉地做好;面对旱情仍将持续的现实,不仅要尽快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更应着眼长远,加大对“看不见”民生工程的重视和投入,不要陷入“风调雨顺忘了水利,遇灾害才想到水利”的怪圈。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在大灾面前乱了阵脚。
——资料来源:2010年3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社会评论
谁漠视民意就让谁出局
江苏睢宁县2009年十大网络典型事件16日公布,“网络问责撂倒规划局长”、“谁动了我的低保”等上榜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已受到了严肃处理。这种敢于动真格、敢于让漠视民意的官员“出局”的举动,体现的是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值得充分肯定。
调查发现,相关责任人都存在漠视民意的共性。2009年12月,网友发帖反映睢宁招商市场内存在违章建筑问题。规划局跟帖说将依法处理,规划局直属管理所跟帖说已立案,但一直没有处理结果。网友愤而质询,睢宁县纪委监察局进行调查,对规划局长等7名官员作免职处理。网友还提出睢宁县存在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人挤占低保名额的现象,民政局将全县低保名单在“今日睢宁”网上进行公示,经多次调查核实,全县调整、取消低保户1188户,对民意作出正式回应。
制度规定是回应民意的保障。为适应网络问政诉求,睢宁建立了网络民意反馈处理机制,每天搜集网络投诉,下发职能部门限期处理,并出台《关于办理媒体反映事项的暂行规定》,要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限期办理,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凡推诿、敷衍、拖延者,要受到责任追究。根据这些规定,去年全县78名无视民意的官员在“网络问政”中落马。
顺应时代要求,重视群众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传递的呼声,是做好党和政府工作、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批评政府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各地政府只有积极利用网络等新渠道新手段,最大限度集纳民情民意,为群众监督批评政府创造条件,才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施政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而对于那些仍将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的官员,要真正让他们出局,
并按党纪国法进行处理。
——资料来源:2010年3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