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栏目 > 理论信息参考

2010年《理论信息参考》第十五期(总第92期)

2010-08-27 15:34:5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如何全面理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提法中,其中“成果”、“人民”尤其是“共享”的含义都要仔细地分析。

  “成果”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成果在内的各方面成果。发展成果首先是经济成果,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现代化成就最突出的是经济方面,人民改善经济生活的要求最为迫切。这一切说明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但是,发展成果不仅仅限于经济成果。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是全方位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要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也要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以及不断增进人民政治民主、社会公正等各方面权益上。当前的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的体制机制。从某种意义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比共同富裕的涵括更广,因为共同富裕更侧重于“富”,即经济方面的内容;而发展成果包括“富”、但不限于“富”。

  “人民”指的是包括各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人民有全体、大部分、小部分等限定语。发展决不能只顾一部分人的发展而不顾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只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更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情况在剥削社会是常态,但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格格不入,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格格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共建与共享是紧密关联的。所以共享成果的人民,不能是部分人,必须是全体人民。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绝大部分人受益、很少一部分人受损,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民共享。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总有一些失败者,在体力智力方面总有一些残障者。总之,无论是体制的因素还是自然的因素,社会中总是存在着脆弱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比不上其他群体,甚至从社会获取的要比贡献的多。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因素,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应该享受社会总体发展带来的利益。这是社会道德的要求,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比如对待残障者,社会就应该给予特别的扶助,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共享”更有特殊的含义。一方面,共享不是指均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只能是有差别的分享,而不可能是平均的、无差别的、等份额的分享。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困,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一定的差距和差别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这也是社会保持一定活力的动因之一。责任大的、贡献多的,在共享的基础上享用更多一些、更好一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另一方面,共享着眼于共同、公正的分享。人们的生活需求可以分成基本需求和享受需求两部分。基本需求是人们维持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刚性需要。对这个方面的需求,应当尽可能地让人们平等的分享。在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有饭可吃、有学可上、有房可住、有病能医。这些基本的需求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底线,是基本人权的底线,是社会文明的底线,也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底线。对于享受需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主要靠个人依照自身的条件自行解决。中国的基本政策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群众,最终达到全国各地区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富的地区和群体在享受需求方面相对地走在前面,有更大的选择权。这个方面要求均等的共享还是不现实的。当然,人们的基本需求和享受需求是在不断转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需求领域将不断扩大,享受需求也会不断提高。我们既要在基本需要方面致力于比较平等的分享,也要在享受需求方面允许一定的差别,同时对过大的差别进行必要的控制。

  ——资料来源: 2010年8月2日《学习时报》

  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

  最近,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这是关系到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决策。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的索取已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近临界状态。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尤为迫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要知行合一,摒弃“言大于行”。对于每位公民来说,不仅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从改变自己“高碳生活”开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碳排放量低或不排放。低碳排放量的主体是二氧化碳。专家的一项研究说明,如果人类不控制碳排放量,到2030年左右,地球温度将升高2℃到4℃,我国的种植业生产能力会下降5%至10%。与此同时,气候异常可能使人们不得不争粮食、水源……总之,减排是一件影响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大事,需要从每个人、每一天的衣食住行做起。

  任何事情,都是始于微小。“低碳生活”,就在你我他的身边,说得再多,不如从自己做起,诸如:

  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绿化不仅是在郊区种树,在家一样可以种些花草;

  去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又维护电脑;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牙刷、塑料袋……因为制造它们所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米水;

  实践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主题。最近,“低碳世博之旅”在园区内启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人家、伦敦的零碳馆、马德里案例馆、意大利风格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案例等,成了热门参观点。在此地,处处可见浓缩全世界最新科技的低碳产品和技术,而低碳环保理念,犹如涟漪般被无限传递与扩大,减少排放,节约能源。当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我们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每个人要尽自己所能,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资料来源:2010年8月14日《浙江日报》

  耕地“两本账”,个人国家两不安

  近日,记者在西部一个省份调研中发现,该地区耕地面积竟然有两本账:一本是农业部门掌握的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俗称计税面积,约2000万亩;另一本是国土部门测绘数据,实际耕地面积约3400万亩。两者相差高达1400万亩。

  令人吃惊的是,有关人士透露,这种耕地面积“两本账”现象并非该省独有,而是在全国不同程度普遍存在。原因有二:其一,当年土地承包之初,因丈量方式简陋和土地肥瘦折算亩数而导致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其二,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为了少缴农业税,故意瞒报、少报的土地面积。也因此,两本账的情况,农村基层普遍熟知,而国家高层行政管理部门却不清楚。

  农业承包面积小于实际面积,对农户个人而言,侵害了其财产权,特别是在征地补偿、土地出租、种粮补贴时难免吃亏,易引发矛盾。对国家而言,“糊涂”的耕地面积,不利于建立切实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

  土地问题是中国重大的问题,是判断城市化速度是否得当、粮食安全是否有保障的重要依据。这一战略性基础数据不清,将会大大影响甚至误导国家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可避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平原地区,更需要土地资源对发展的支撑。对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如何制定?放量多大合适?如果不重实际控制过紧,会影响发展;盲目放松控制指标,又担心滥占耕地。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耕地多少与粮食安全直接相关,这是一个涉及稳定、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说不清楚,就可能误导国家有关粮食政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重要的财产权。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土地抵押贷款、土地入股等创新方式出现后,土地亩数的多少决定着农民权益的多少,如果搞不清这个家底,难免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一定的冲击。

  ——资料来源:2010年第8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右玉县书记们的政绩观

  到右玉来,看到林海茫茫、满目苍翠的景象,人们自然要谈起历届十八任县委书记。1949年,第一任县委书记面对风沙成患的贫瘠山川,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的宏愿,于是带领全县人民开始了“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壮举。此后,历任书记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一任,艰苦奋斗60多年,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染绿了沙丘、染绿了荒山,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

  要说政绩,右玉书记们带领10万人民创造的政绩,可谓卓著辉煌。他们的政绩是写在山川大地,印在老百姓心底,那一片片绿色都是他们的一座座丰碑。

  当然,右玉书记们选择种树的时候,他们压根是没有想过什么个人政绩的。谁都知道,种树是“投入多、见效慢”的“慢活”。“十年树木”啊!何况,像右玉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只要不是“拔苗助长”、“大树进城”,一棵树要成材没有几个十年是不可能的。右玉书记们选择了种树,实际上是选择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选择了“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信念,选择了“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我想,如果为了个人政绩,右玉的书记们绝不会一任接一任地坚持、坚守,去为他人做“嫁衣裳”,干“后人乘凉”的“傻事”。而没有持之以恒的苦干,哪来今天的“久久为功”?右玉书记们可贵的政绩观令人钦佩,这和当今一些人为了升迁“进步”,热衷于创造政绩而急功近利、打快拳、搞短期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种树也是在种精神。右玉种树,收获的不仅是青山绿水,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右玉,历史上曾叫“善无”,荒蛮落后。现在,“善无”变成了“善有”,山清水秀、兴旺富足、文明进步。右玉人的精神令人敬佩,右玉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右玉书记们的政绩观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资料来源:2010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