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曾经将一台苹果IPOD媒体播放器进行“暴力拆解”,然后研究其中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商及其成本和利润,最后的结果发人深省。
研究发现,一台在美国零售价为299美元的IPOD,分销和零售成本为75美元,苹果公司的收入为80美元,所有成本为144美元。在这144美元的成本中,仅硬盘和显示屏两项,日本企业的附加值就达到93.39美元,其中东芝占主要部分。其他成本还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一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技术专利费等。但真正组装这台IPOD的中国,所赚取的不过是“几个美元”的加工费。
这并非“耸人听闻”之举,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2010年6月下旬接受法国《世界报》专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拉米说:“以IPOD为例,它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它的成本是由5%的中国薪水、15%的美国专利费和40%的日本附加值构成的。”
之所以重提所谓“IPOD警示”,是因为近期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时此刻,全体中国人在自豪和喜悦之余,更应该保持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不管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还是贸易统计数据,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效应。如果我们把GDP和贸易数据也来一个“暴力拆解”,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最底端。我们收获了令全世界艳羡的GDP和出口数据,但像苹果、东芝这样的世界性大企业,却收获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我们无意激发大众对于苹果和东芝的“愤怒”情绪,一个理性的读者反而应该跟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在IPOD创造的利润大蛋糕中,苹果和东芝分得了大头,而我们只不过获得了一些蛋糕碎片?这里没有“帝国主义”的阴谋,也没有“坚船利炮”的胁迫,有的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造成的所处世界产业价值链地位的不同。换句话说,苹果和东芝“吃肉”,是因为它们拥有核心的技术、设计和品牌;而我们只能“喝汤”,则是因为我们在整个价值链创造过程中只是提供了廉价、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的劳动力。
当然,“有汤喝”,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我们置身于国际产业分工之外,有时候我们连汤也喝不到。而且即便是现在,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因苦于没有中国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想喝一口汤而不得。
但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有汤喝”显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如此紧迫,如此没有退路。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必须有自己的世界一流品牌。
——资料来源:2010年8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作用于区域发展的路径
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发现,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并不能完全解释某一特定地区的发展现状,而必须进一步触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刻的文化因素,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只有从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进行深入的考察,才能更好地解释和理解某一区域的发展状况。那么,除了大家讨论较多的文化通过产业存在的形式成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量外,在其他方面文化到底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什么是文化,很难有完全一致的理解。通常而言,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层面对实际生活发生作用: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思想的人的传导,渗透于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非正规群体中,成为维系其存在和发展的黏合剂,并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在更深层次上,文化总是要寻求其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中的强烈表达,也就是所谓制度对文化的固化作用。具体到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路径来考察。
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会成为区域发展中的强大惯性。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会形成特定的人文历史条件,发展为该地区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会对该区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产生累积性影响,形成该区域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这种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至于成为该区域人们的对外形象和外界对该区域人们的基本评价。它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单凭个体力量也无法改变,从而在区域发展中呈现强大惯性,促进或阻碍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化所构筑的社会资本影响区域的发展。社会资本理论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区域经济发展。通常而言,资本结构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部分,三者对于区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其中的社会资本,可以认为是以社会交往为载体,在个体或组织之间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网络以互惠、信任、合作等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实际上折射出的是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主体的价值观念,反映的是其背后的文化。由文化所决定的价值观念作为非制度性规范是一定社会资本的基石和要素,规范着社会资本的性质、方向、范围以及整合能力等,从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文化通过制约或促进制度的实施影响区域的发展。文化不仅孕育了人类社会制度的初始形态,而且对制度的实施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制约或促进制度的实施。从表面上看,制度表现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但实际上它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制度是文化的固定化模式。文化不仅体现在正式的制度安排中,而且也存在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一系列非制度性规范中。正式制度安排与非制度性规范的相容程度,往往影响着制度实施的效果。换言之,当一个区域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制度相容时,就能促进制度的实施;反之,则会制约制度的实施,影响区域的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不仅能为区域现代化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而且能使一个区域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浓郁的文化氛围等,使一个区域的人们形成较高的文明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精神状态等,进而形成该区域特有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创新甚至改造和整合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投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资料来源:2010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