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宗:“根雕是我的衣食父母”
在骆家塘,周仁宗的根雕室露天而设,各种稀奇古怪的树根从屋里堆到屋外,有些是苗木废弃后的死根,有些是他自己上山挖来的,有些则是工地上挖掘留下的,周仁宗说,“这些就是我的衣食父母”。他正在着手雕刻、打磨的一件茶几,至少得卖两三千块钱,生意好时,月收入过万,让他乐得自由自在。古人云,“一技在手,吃饭不愁”,倒是很好的应验在他身上了。
周仁宗是丽水人,典型的70后,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合而为一,谈诗谈雕刻,他几乎关不住话匣子,“我看见风吹动树叶,如同她在对我轻声细语。”他说。但对于丽水,他则几乎只字不提。当年他考上西安美术学院之后,绝尘而去,头也不回,丽水除了是他的出生地,几乎算不上别的。在大学里,他学的是绘画,但也旁及根雕,但多半浅尝辄止。周仁宗说:“大学是场嘉年华,大家进去读书得少,狂欢得多。谈恋爱谈得热火朝天,谈理想谈得风光无限。出来才知道,恋爱和理想都是一场灾难。”
1997年,他响应支教西部的号召,只身赶赴新疆石河子,成了石河子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大漠无垠,草原肥美,天地辽阔,山高水长,新疆的风光一时成了他所要赞美的诗篇,也把他恋爱的火种一并播到了新疆。“我们当时结伴去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戈壁滩上,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黄沙万里无人烟,让人怎生不思念?”周仁宗说。然而世事难料,一次意外事故,竟然让他和女友误会终生,永难复合。十年相守不抵一箭穿心。周仁宗说:“我以为我会淡忘掉,但我跟草原还有个约定,在美丽的胡杨林前,我多想再次捧起她的脸……”2007年底,他再也不能绝尘而去。月台上频频回首,不见她来相送。当时,他大哥在金华做厨师,仅此缘分,他飞驰入金,抵达时,只记得“不胜人生一场醉”。
在金华安顿下来之后,周仁宗在一家园林公司当美术设计。第一个月,他的一件根雕作品,就卖了好几千块钱。“我当时想,原来根雕这么值钱,为什么不自己出来做呢?反正我的月工资也就4000块钱,两个根雕就赚回来了。”周仁宗说。他在骆家塘落下脚来,每日里绕着树根转,浑身沾满木屑,忙得不亦乐乎。
三年下来,他已经舍不得走了,他说:“金华是个养人的地方。”一次,他在澧浦的山里看见一个土堆上露出半大的树根,奇形怪状,让他看得眼热,心想底下的根系有土封护,多半完好无损,如果能够搬回去雕刻,出来的肯定是上品。于是,他下山后,立马叫来铲车进行挖掘,弄回家,他发现这块香樟的根系,确实古怪,须根最终绕回到主根上,形成一个回环,酷似天外飞仙,姿态万千,灵动非凡。他便以此为构思,雕出一个飞天的形态。有位南京的美术教授看中了,出价五千,直夸他这件作品了得。周仁宗一听,既然了得,那就不卖了。因此,这件被他命名为“神话”的作品,成了他的宝贝,不肯轻易出手。周仁宗笑称,“我还想靠它给我弄个首付呢。”
说起根雕,周仁宗也是无师自通。他自己有句格言,所谓“树魂在于天然,纳灵在于神功”,对于自己的作品,他也挺沾沾自喜的。普通的树根,略微加工几个小时,一出手就是千把块钱。最有意思的是,他酷爱诗歌,崇拜诗人,雕了李白、杜甫的像,李白被他卖了400块钱,杜甫还留在手上,他对记者说:“给你的话,100块钱。”思及中国诗人目前的处境,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