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后,真的是要亡国了,清朝威信也大大下降了,那怎么办呢?改革。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也死了,两人不相差24个小时,所以有人怀疑光绪皇帝是被谋杀的。因为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将他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岛。中南海有中海、南海、北海三个湖。解放后,我们把北海作为公园来使用,但是中海、南海还是禁区。因为民国时候,它是作为中华民国总统府所在地,袁世凯曾经改为新华宫,现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所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死后,国外马上报道了,中西方信息交流是很快的。我看到这幅漫画,棺材里躺着一个慈禧太后,一个光绪皇帝,表示一个中国的危机。画的是西方的棺材,西方人画的漫画肯定是西式的。到了道光皇帝时候,连英国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地图也不去翻一翻。道光到咸丰,咸丰是要出来寻花问柳的,最后是生病死在避暑山庄。咸丰讲的通俗点就是慈禧太后的老公,还一个儿子生出来的,这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同治也是很年轻就死了,儿子也没有。所以光绪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堂兄弟,并不是同治的儿子。光绪死后,也没儿子,光绪不喜欢皇后,这个皇后长的不是很漂亮,也是慈禧太后强制给他的,是慈禧太后娘家的亲戚。光绪喜欢的是珍妃,最后珍妃也受到慈禧太后的迫害,最后没有小孩。没有小孩慈禧太后就找到了溥仪,溥仪是光绪皇帝堂兄弟载沣的儿子。到了清末,真正执政的是摄政王载沣,名义上的国母是隆裕太后,光绪的老婆,皇帝是三岁的溥仪,即宣统皇帝。
中国被你们满族搞成这个样子,大清的家业被你们败到这个样子,所以必然要改革。当时有三股势力,一股以摄政王载沣为代表的满族保守派,最不愿意改革;一股是君主立宪派,梁启超、张謇、袁世凯、载泽这么一批人主张搞君主立宪制,立宪派的势力最强,他们觉得中国应该学日本、英国的政治体制;还有一股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他们主张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希望成为美国、法国这样的国家。三种力量交织,全国人民对清朝怨言很大,没有威信。清朝就派5个大臣到欧洲去考察,去学习如何搞君主立宪制。然后定下来我们要搞,搞不可能今天马上就搞,议会选举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需要预备立宪,从1906年开始预备立宪,期限要10年左右。清朝先成立内阁,制定宪法,真正全面普选还要到后面去,到1917年才能全面普选。选议员,开议会,议会多数派产生内阁总理。这个结果是改良派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们就喜欢搞君主立宪。但是载沣这个人,说白了就是太子党。他儿子当皇帝,他做摄政王时只有26岁。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时候,他也只有29岁。到了1911年5月大清国内阁出笼的时候,内阁成员基本上是满族皇族、皇亲国戚,载沣任陆海军大元帅,奕劻担任总理,大臣是皇族贵族,所以这个政府是这样太子党政府。它比原来的还不如,原来军机处里面有较多的汉族官员。皇族内阁中,袁世凯也没有了,给他一个封号是太子太保,就是太子的老师,让他到河南彰德老家去养脚伤,袁世凯就这样被赶回去了。这样一来,原来拥护君主立宪的那些人,也同情革命党,因为自己的理想没法实现便开始转变。所以,清朝在社会转型的时候,失去了一次自我渐进改革、顺利过度到君主立宪制的机会。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