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曾被医生预言“很难活过18岁”。可是,他平安地长到了26岁,而且被医生确认至今身体情况仍相对较好。这便是——
母爱制造出生命奇迹
郭聪仙这样向记者形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个让人越来越绝望的病症,病情演化就像钝刀割肉一般,最初像正常人一样行动,慢慢变得步履蹒跚,再接着需要扶着物品才能移动,然后只能瘫在床上,最后心肌逐步衰竭,直至走向死亡。”而这个被学界形象地称之为“渐冰人”的病症,不幸地降临在了郭聪仙的儿子应炳林身上。
今年50岁的郭聪仙是婺城区乾西乡黄桥头村应店自然村村民,她和丈夫育有一女一子,今年26岁的儿子在8岁时查出罹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正是因为郭聪仙无私母爱、倾心服侍,制造了应炳林的生命奇迹:这个被医生预言很难活过18岁的男孩,顽强地活到了26岁,而且至今身体情况仍相对较好。
郭聪仙的记忆里,儿子小时候虽然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但聪明、活泼,与其他孩子并没有任何不同。没想到,儿子刚上小学,体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找家长谈话了:“你家孩子一跑步就摔跤,似乎有点不对劲,建议你把孩子送医院检查一下。”当时听到这话,郭聪仙虽然有些不安,却没有多想,第二天就将孩子带到金华一家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医院没查出小炳林有啥大毛病,但血液化验的结果不理想,医生认为他患了肝炎。于是,8岁的小炳林只能暂时休学,接受了长达半年的肝炎治疗。半年后,小炳林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医生觉得不对劲了,再次安排他进行全面检查。这一次,医院有了新的结论:小炳林的症状,很可能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一次,虽然还是没有确诊,但让郭聪仙夫妇有了求医方向。很快,小炳林被送往郑州的一家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其罹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儿子的病情确诊了,根据医院专家的说法,儿子很难活过18岁,他将面临肌肉无力并慢慢萎缩,接着内脏尤其心脏萎缩,然后随时死亡。这个像极了死缓的“判决”,让郭聪仙无法接受,她开始安慰自己,相信奇迹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儿子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最初七八年时间,我一直幻想着他有一天能恢复健康。为此,我倾尽所有,甚至东借西凑,想尽办法给儿子治病。”郭聪仙回忆说。也因此,她不止一次遇上帮忙介绍“名医”、“老中医”,想以此骗取钱财的骗子。
郭聪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儿子十四五岁的时候。那一次,一位自称住在金华市区的女子“好心”地找上门,说自己认识一位湖南山里出来的老中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有奇方,已经有不少患者被他治愈了。在此人的粲花之舌的鼓吹之下,郭聪仙收拾了行囊,背着儿子与她一起奔赴湖南。出发之前,此人以“借”的名义,向郭聪仙要了400元钱。没想到,到了湖南,此人以“到某医院联系该名老中医”为由,迟迟未曾返回旅馆。心生警惕的郭聪仙因此急急赶往此人所说医院,结果一打听,该医院根本没有以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出名的老中医。
于是,郭聪仙马不停蹄赶回旅馆,背起儿子就往当地火车站赶,结果那名女子竟然追了过来。“她很大胆,在湖南那边的火车站里追上我和儿子,一再劝说我留在湖南给儿子治病。见我坚决不答应,她又厚着脸皮开口让我再借些钱给她。”当然,郭聪仙没有再拿钱给这名女子,但也没能将之前的400元要回来,又贴出了金华至湖南往返的费用。因此,直到现在,她提起此事还有些难过和气愤。
另一方面,一次次的治疗并没有明显改善儿子的症状,郭聪仙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印证医院专家的说法,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儿子15岁那年,因为摔了一跤,从此再没能站起来。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郭聪仙痛苦地接受儿子已无法痊愈的现实。
其实,郭聪仙是个要强的母亲。尽管儿子罹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她依然在心里下决心:让儿子尽可能接受更多教育。于是,在应炳林15岁之前,一直重复着就学和休学治疗这两件事。
小炳林8岁时,每天上学都自己走1.5公里路到学校,直到因病休学;9岁的时候,“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初期症状开始出现,走路出现“鸭步”,可在他短暂的复学时间里,郭聪仙依然要求他自己走路上学;病症慢慢变得严重,小炳林的上学之路变成需要人搀扶着走……需要背着走……这搀扶的人、背他前行的人始终是母亲郭聪仙。
只是更让郭聪仙无奈的是,儿子肌肉无力并慢慢萎缩的同时,智力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她告诉记者:“那时候,老师对我儿子很尽心,可教起来却很费力。对于这一天,我深有体会,因为当时我每天都陪着他做作业。他动作慢,反应也慢,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候要做到晚上10点钟。我很心疼,但一直鼓励他坚持下去,直到他15岁那年完全瘫在床上,我才改变想法,不再要求他继续学业。”
事实上,直到15岁,应炳林仍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的课程。郭聪仙接受儿子无法痊愈的现实后,突然心疼起儿子学习的辛苦,决定“既然他随时有可能面临死亡,那就不要再强求他的学业,尽量让他过一些轻松的日子吧”!
原本在郭聪仙的思想中,给儿子“轻松一些的生活”就是在日常照顾周到一些,“让他想吃什么就能吃得上”。只是这样的想法,在2009年的时候遇到了“挑战”。
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夜里,家中只有郭聪仙和儿子两人。睡梦中的郭聪仙突然被儿子痛苦的“啊啊”声惊醒。她打开灯发现儿子脸色已经憋得青紫,一副喘不上气的样子。郭聪仙立即将儿子扶坐起来,一边用力压他的胸口,这时又意外发现,儿子心脏跳动异常激烈。好一会儿,儿子脸色才有所好转,呼吸也顺畅多了。在儿子的制止下,当夜郭聪仙没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她也没有再合睡,守着儿子至凌晨,然后叫了一辆相熟的出租车,将儿子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这一次检查治疗,让郭聪仙知道,儿子的病症已经发展到内脏开始萎缩,继续下去将面临心肌逐步衰竭而死亡。那时候,郭聪仙通过媒体了解到,以儿子的情况,做干细胞移植可以缓解内脏萎缩症状。了解到这一信息,她想立即带儿子到专业医院接受这一治疗。可是,治疗费难倒了她,因为此时,面对仅能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案,许多亲友都开口劝她:算了,让儿子呆在家里好好守着吧,别再去治了。亲友的态度,让她无法开口借款。
那段时间,郭聪仙倍受煎熬。丈夫努力赚钱,希望能给儿子多凑一些治疗费;她则整夜整夜地警惕着,发现儿子气闷了、难受了,立即将儿子扶坐起来,症状缓解了,再照料儿子躺下继续睡。最严重的时候,郭聪仙曾一晚上起来10多次,照顾儿子起卧。
幸运的是,丈夫和她一样,始终对儿子不离不弃,因此更努力劳作,拼命赚钱并逐渐在花卉苗木生意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懂事的女儿也尽可能将自己的工资交给郭聪仙,用于弟弟治病,适婚年龄后,选择了一个善良、热心的女婿,主动在经济上帮助岳父、岳母一家。家人的共同努力,让应炳林于2009年年底顺利住进了西安一家部队医院,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2011年,他又再一次前往该医院,接受第二次住院治疗。经过这两次治疗,应炳林的病症果然有所好转,虽然生活依然无法自理,但内脏萎缩情况有所改善,未再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郭聪仙说:“西安部队医院的医生说,我儿子的身体状态是同类患者中比较好的一个。这让我更有动力,要在今后继续尽我所能照顾好他。同时,我也会坚持给他治疗。因为我既然生了他,就一定要对他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