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张爱玲
![]() |
从微博获知《金锁记》演出消息、曲折获取门票,直到真切坐在浙师大演播厅现场面对着舞台中间那缕檀烟,才不禁感叹演出的火爆。6月23日到7月2日,由浙师大文传学院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亲自操刀改编的张爱玲经典小说——《金锁记》在浙师大演播厅连演9场,场场爆满。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去逝,姜家分了家产,七巧才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
可七巧的下半生,有了经济基础,可是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
火红的盖头和轻快的舞步,话剧《金锁记》在大红喜事中开始了曹七巧悲剧的一生。浙师大的年轻学生们在讲述张爱玲这个凄冷的故事时,曹七巧20岁、35岁、50岁三个年龄段来重新建构了整个故事。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七巧和三爷季泽的矛盾、七巧和儿女们的矛盾,一环扣一环,并通过七巧的几次易装和现场灯光、背景音乐的紧密配合,塑造了一个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以及骨子里对幸福向往的悲剧人物,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她也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的小刘,不是唤她“二少奶奶”,而是轻轻的一声“七巧”。
张爱玲曾说,曹七巧这个人物是她小说世界中唯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却恍如两分钟,直到演员集体谢幕,才缓过神来,观众们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掌声不绝。60年后的经典重绎,对毫无表演经验的浙师大师生们来说,无疑是成功了。60年来,人们一直对“七巧”式行为愤恨同情,但“七巧”式的人物依然都在,而谁又逃得开这“黄金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