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促进转型
近日,笔者在罗埠镇祝边村来料加工经纪人祝连平的一个加工车间里看到,6台塑料件制作机器正开足马力,赶制东莞一家化妆品企业订制的50万个塑料件。来自本村的几十名工人则忙着将机器“吐”出来的半成品进行整理、组合、装箱,并把废料和不合格部件粉碎溶解后再利用。这个昔日简陋的纯手工来料加工作坊,如今俨然“鸟枪换炮”,升级成了相对成熟的半自动流水线作业模式。
祝连平是罗埠镇祝边村支部书记,被评为金西开发区2011年度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的他,10年前还曾为全村人的生计犯难。当时,祝边村的土地大多承包给外地人种植苗木,因此,村中剩余劳动力较多。经过多方探索和考察,2001年,祝连平带领村民踏入了来料加工行业,专门为金华、义乌的厂商制作化妆用毛刷。几年下来,祝边村村民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可好景不长,随着周边村子也相继做起来料加工生意,祝边村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小。“特别是近几年,因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外贸生意不好做,对来料加工行业打击较大,再加上材料、人工成本又越来越高,这一行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祝连平对笔者说。
为了最大程度节约人工成本,2008年,祝连平和哥哥、姐夫一起,以每台8万元的价格按揭买了6台塑料件制作机,同时租用和改造了汤溪火车站附近的一幢两层小楼,使其成为生产、组装车间和仓库。“现在只要订货商提供模具,我们就能用机器批量生产,通过工人的简单再加工就能制作出合格的塑料件。虽然至今还有十几万的贷款没有还清,但每天每台机器能生产塑料部件价值450元,这样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祝连平指着面前不断“吐出”五颜六色塑料件的机器说。
采访中,笔者也感觉到,虽然天气炎热,但车间里通风良好,人呆在里面并不闷热。原来,祝连平专门在车间里安装了两台冷风机,以保证暑热天气下,员工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此,他笑着说:“帮我干活的可都是乡里乡亲,总不能苦了他们!”
如今,祝连平的来料加工车间订单络绎不绝,旺季时经常需要同时赶制好几笔单子。而且另一方面,祝连平在巩固现有业务情况下,还在不断争取广东等外省订单,相信他的业务会越做越红火。
事实上,在罗埠镇像祝连平这样的来料加工经纪人还有很多,同样被金西开发区评选为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的洪金月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前段时间,洪金月面向义乌外贸市场的国旗加工生意,就因借着伦敦奥运会的商机着实忙碌了好一阵子。
笔者了解到,来料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易操作等特点,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没有污染的工厂”。它在吸纳乡村闲散劳动力的同时,还提高了村民在农闲时的收入。
近年来,罗埠镇十分重视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其进行了积极引导和助推,使该产业快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成为了镇村大部分人致富的有效途径。据罗埠镇妇联主席方映涵介绍,罗埠镇今年上半年来料加工产值达2000多万,来料加工经纪人总数达60多人,加工品种涉及绗缝被、家纺、服装缝纫、饰品、工艺品、清洁用品等多个品种。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不佳,外贸订单难做的大背景下,罗埠镇努力寻求突破,还派代表积极参加婺城区举办的来料加工转型升级座谈会,在促进来料加工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推动其发展模式升级,由最初的“来料加工”发展为“来单加工”、“来样加工”,使该产业有了更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