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祠堂作为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是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走进婺城的几处老祠堂,去领略古朴的情怀,细细品读流落在婺城大地上文化的印迹。
胡氏祠堂
寻梦残迹——胡氏祠堂的靡靡之音
九月,乘着细细的秋风,穿越稻禾间的环状小路,我终于在细雨江南的偏僻小镇里,寻得一处沉寂许久的老祠堂。祠堂矗立在汤溪镇胡礁村一片密集的红墙白瓦之中,虽已经历过五百余年的风雨飘摇,却依旧稳稳地扎根在这一方土地,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子孙后裔的繁衍生息。
古老的祠堂,砖木结构,大门八字而开,门口左右两边各竖立着一只座骑石鼓,石鼓精致漂亮,与门槛、门框交相辉映,美其名曰“门当户对”,置放石鼓的地面,用均匀大小的鹅软石铺成铜钱摸样,学称“铜钱八字脚”,既寓意财运亨通,又彰显主人崇高的名望地位。
步入祠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敞亮的厅堂,大厅坐南朝北,长41.60米,宽15.60米,面积约两千多平方米。大厅三级而进,第一进为二厢房,左厢供以主人与家族女眷休憩之用,右厢则用来安放祖宗牌位;第二进为正堂,用来举办红白喜事和接待友人来访;第三进便相当于现代楼宇的最高层,名为后堂,是宗族商议大事的重要之地。两个天井分别建在第一进与第二进的中间位置,用来采光通风,主人会在天井处放置大的水缸,平时用做养花饲鱼,一旦家中失火,便可就近从取水,保护家宅安全。厅内共有大小不一的落地梁柱七十根,大部分由名贵木材所制,长久不会变形,且带有特殊气味,可以防止蝇虫滋生,五百年来,大厅没有一张蛛网,十分干净。
听镇上文化站的站长介绍,这座祠堂属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建筑,是由当年告老还乡的胡森所建。胡森(1943-1564年),字秀夫,号九峰,晚号太末山人,著有《九峰文集》。胡森一出生就聪慧过人,且食量如牛,长得人高马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胡森考中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太常寺少卿、南京鸿月卢寺卿等职务。在职期间,胡森拒馈金、裁冗员,以爱民节用、清廉刚正、不阿附权贵著称,受到百姓爱戴。后因与权相不合,辞官归里,隐居九峰山。传说胡森请辞之前,奏明皇上,望皇上赐旨允他“抄十字”,准他辞官回乡后练练书法、撰写文章。皇上恩准,谁知胡森却以同字相代,把圣旨上的“抄十字”多添了几笔,变为“抄寺字”。返乡途中,将当时传播封建迷信,欺骗百姓,影响恶劣的寺庙统统抄了个干净,一时传为佳话。嘉靖年间,邻县欲将重役转加汤溪,胡森作《却役书》,知县亦据情申报,乃获免。胡森死后,葬在九峰山麓。随后,祠堂便传给后继子嗣。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胡森第九代孙胡邦胜进京会试,考中进士,再次光耀门楣。皇上御赐牌匾,书写:祖孙进士。胡邦胜为官40年,廉正爱民,闻名全省,著有《晴峰稿》一书留世。胡氏一族的清廉名望,让胡礁村声名大噪,成为原汤溪县明、清二代唯一的进士村。
辗转数百载,随着胡氏族人的相继去世,这个盛极一时的家族开始衰败下来,之后,更是搬离了这座宅邸,从此,祠堂便再没人居住。
空置的大宅,渐渐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园。胡礁村孩子们的童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祠堂里渡过的,从四方天井漏下的阳光曾经照亮了儿时的许多欢乐。那时候,大人们到地里开工,细伢儿就聚在祠堂里捉迷藏,爬梁柱。祠堂整天热闹嘈杂,每有重大事项要决定,比如选队长、修渠派劳力、请戏班子等等,村长就提着铁皮做的简易喇叭把每家每户的当家人喊到祠堂开大会。祠堂木质房壁上有模糊残缺的祖训,鲜红清晰的毛主席语录以及孩子画上的奇怪文字,历史在这里怪异地重叠。
老人说,祠堂内原有许多族人引以为耀的匾额,精致繁复的雕饰,名人挥笔的画栋,不过它们在六十年代“除四旧”时毁掉了。祠堂里也曾有戏台,那时胡氏族人还在,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就会邀请城里的戏班子过来唱戏,快慢有序的弦声,配上晴朗高亢的腔调,八仙桌上的马灯昏黄跳跃,好像村庄胸膛内鲜活的心跳,嗓音回荡在祠堂里,引得村民沉迷地倾听。戏班子在无声的长夜带给村民许多美好的回忆,好像来自一个未知的世界,唱着他们不曾经历的悲欢离合。
这几年村里的新房春笋般越长越多,越长越高,祠堂蜷缩在周围拔地而起的楼房里,像一个风霜老人,在岁月的风雨冲刷下,落寞寂寥。连无人问津的几间厢房,都被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化为灰烬。昔日宗族权力集中地的荣耀,几近一场梦,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仅剩一个空荡荡的厅堂,用最后的力气残吟着一曲靡靡之音。
穿过祠堂的小巷,望着墙壁上片片剥落的白灰,里面的古旧青砖突兀醒目,像祠堂道道深深的伤口,空气中弥漫着腐败发霉的味道,祠堂衰老的速度让我震惊,它像罹患了重疾,风烛残年,气数已尽。我不希望,如此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只能在某个午夜梦回,才可再见。所幸,与我一同痛心疾首的,还有胡礁村的400村民。为了抢救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今年三月,全村联名申请上级部门前来帮助这位岌岌可危的“老人”,目前,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终有一天,胡氏宗祠的光芒,将再次照亮这片宁静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