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平台 四个基地
前言
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当中的热门话题,对此,有人抱怨、有人分析,也有人给予建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更是一再加大力度,发展城乡的基础教育事业,特别将农村的基础教育放在首位来抓。虽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突显,但细微处已有了改变的痕迹。近日,记者采访了罗店镇的一些行政村、学生家长,感受到农村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来自政府、民间、学校的积极助推农村素质教育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使当地的教育事业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家书屋”成校外学习大平台
接近放学时间,罗店镇中心小学校门口守候着不少等着接孩子的家长。记者上前,抛出了“你们对罗店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水平是否满意”、“是否认为孩子送到城里上学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等问题,结果大部分家长表示“从未考虑将孩子送到市区上学”,他们认为,罗店镇的教育环境“挺好”,从幼儿园至初中,各学校的口碑“都还不错”。
一位姓刘的妈妈向记者直言:“我女儿今年二年级,她刚出生的时候,我希望她以后到城里上学,举债在市区买了一套小面积的房子。可是,全家人一直在农村生活,我自己也慢慢觉得罗店当地的教育环境、氛围都不差。因此,当女儿要求在罗店上小学时,我和丈夫没多犹豫就答应了。”刘妈妈还笑着说,让自己和女儿舍不得“定居”城区的一个原因是村里的农家书屋。去年夏天,她家所在的村子开办了农家书屋,从女儿幼儿时期就经常给其买书的刘妈妈自然一马当先,带着女儿前去光顾。没想到,一去女儿就舍不得走了。“书屋里幼儿类、儿童类、青少年类书籍占了很大比例,这真是太好了!”刘妈妈说,“我不清楚市区有没有类似的公益性书屋,但觉得女儿从小能有这样一个‘大书房’,对她的成长肯定非常好。”
对此,罗店镇相关领导表示,从罗店镇第一家农家书屋“开张”,到现在村村都设农家书屋,只用不到3年时间。这离不开各级政府重视和大力推动。作为乡镇机关,罗店镇党委政府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的问题上努力做好文章,把它与各个假期开展的‘春泥计划’活动进行了很好结合,“通过培养孩子看书、爱书等良好习惯,提高农家书屋书籍利用率,也很好地营造了农村的学习、教育氛围”。
“花卉基地”助力学校特色教育
子女的话题总能引起父母的兴致。与刘妈妈的对话还没结束,一位姓陈的妈妈就来插嘴“想说一句”了。陈妈妈女儿今年下半年刚读四年级,她觉得:“罗店小学的特色教育挺有‘特色’的,办得也好!”
陈妈妈说的是罗店中心小学的花卉文化教育。据陈妈妈介绍,她的公婆一直从事花卉苗木种植,而她和丈夫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店,“一向不接触种花、养花”。有一次,婆婆突然对陈妈妈说:“小囡真聪明,今天和我去花田里,那几株茶花,什么六角大红、红牡丹都认识,我想想你和小囡爸爸都不知道,难道学校里还教这个?”就是那次婆婆说的话,陈妈妈开始关注学校的特色教学——花卉文化教育。这才发现,女儿对花卉苗木知识挺感兴趣,在学校学到的已经远比她知道的要多了。当地各种常见花卉苗木,女儿基本上都能说出名字、习性,像茶花,已经能准确识别近二十个品种了。“我个人觉得,这个特色教育很好。我的公婆以前只希望我丈夫好好读书,即使小时候让他参与劳作,也从不会主动教他花木的品种、特点之类的知识,所以丈夫虽然在罗店这个‘中国花卉苗木之乡’生活了30多年,却连具体的茶花品种也没认识几个。我也希望女儿好好读书,以后考好的学校,但我觉得能多学点花卉苗木知识很好,毕竟出去了说自己是罗店人又不知道一点花卉苗木知识,这还是有点丢脸的。”说到“丢脸”时,陈妈妈忍不住笑了起来。
据介绍,为了弘扬花卉文化,从小培养学生对花卉的美好感情,从而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情怀。罗店镇中心小学于2010年推出了一个市级课研项目:《“以花卉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对此,罗店的花卉企业、花农积极响应,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学校建设了不同类别的花卉文化教育基地。比如,在国内外花卉界都颇具盛名的花卉专家何根林,完全不计回报,不仅利用自己的资源为设立教育基地“牵线搭桥”,更积极帮助学校开辟了花卉文化阅览室和红领巾茶花品种园,推动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会基地”增强孩子素质教育
而该镇后溪河村设立的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同样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该教育基地利用学校教育“空档”——寒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活动,以着力改善农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切实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和发展,如今该教育基地已经基本实现“假期经常有活动,活动组织有人员、落实有制度、开展有经费,实施有场地”的“五有”运作模式。
此外,毗邻浙江师范大学的罗店镇还充分利用这一良好资源,由镇党委政府出面牵头,为浙师大社团联打造了罗店全镇范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该平台使浙师大在校大学生,罗店学生、家长得到了共赢。通过这一台平,浙师大社团联暑期实践队年年来此开展活动,以爱心家教班、普法大课堂等各种形式,实现了“让大孩子携手小孩子共同成长”的目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十分关心浙师大学生的成长,支持并帮助该校法学分院在西吴村设立了法律援助实践基地,使大学生们多了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也使这里的村民和孩子们多了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
当然,城乡教育差距必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融,可是,有了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和努力,罗店的百姓满怀信心: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