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0日在北京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指出,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的增长速度仍快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不仅没有下降,还略有上升。
今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2%,但9月当月出口增长9.9%,10月出口增长超过了11%。陈德铭说,中国外贸“呈缓中趋稳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连续第二个月反弹;月初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继9月份止跌回升后重到临界点(50%)之上;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是连续33个月来新低。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前一阶段采取的稳增长政策成效正在显现。尤其是CPI的持续回落,更增添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和灵活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说。
十八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10日表示,8月份以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企稳迹象更加明显,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趋向“筑底企稳”。但若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增加、实体经济依然不振、提振内需困难重重……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框架下,必须继续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同时通过发展和改革的手段在阻碍经济发展的领域“攻坚克难”。这也正在成为中共的共识。
擘画中国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发展蓝图的中共十八大正在此间召开。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这些表述说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共执政的重要任务。只有完成这些任务,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还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因此政府调控不要过分强调短期政策,而要依靠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来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这些建议已经在十八大报告中得到体现。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还部署了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其中,四个“着力”包括: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个“更多依靠”包括: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报告还“圈定”了重点需要改革的领域,譬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等。
“这些着力、依靠、加快、深化的领域,实质上圈定了中国经济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和改革重点,它们就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王一鸣说。
观察者认为,虽然十八大报告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的部署比较具原则性,但从前一阶段采取的系列措施看,以改革的方法破解经济难题在中国已经处于“进行时”。
张平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需求结构上,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1年和今年前9个月,内需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了105%,其中消费拉动的作用已超过投资。
“我们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管理粗放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张平指出。